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地主”开始成为农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农民革命的主要对象。会议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称,作为“帝国主义之工具”的广东大商买办阶级和“剥削农民的地主阶级还没有利害的冲突”,“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争斗,工人与大商买办阶级之争斗,小商人与军阀之争斗,都很明显”,在具体分析农民运动兴起的原因时更用“中国地主重组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一言以蔽之。《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制定了“结合中农,佃农,贫农,雇农以反对大地主”的政策。

——摘编自杨泰龙《革命与农民:中共对农民革命的认知演进与理论建构》

材料二   据相关文献统计,到1924年年底,广东全省有14个县成立了农会,入会农民有18万多人。到了1925年5月,广东省还成立了现代中国第一个省级农会,这个农会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农民运动达到高潮。到1926年,广东省的农民协会会员有62万多人。

——摘编自罗歆宏、刘建强《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革命理论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革命理论。
2 . 12世纪,欧洲掀起了翻译阿拉伯文献的热潮。希腊原始文献经叙利亚文,到阿拉伯文,再被译成拉丁文。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欧几里得和托勒密的科学著作,开始为欧洲人所熟悉。这次大翻译运动的主要背景是
A.文艺复兴在欧洲不断扩展B.欧洲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猛
C.天主教会势力大幅度衰落D.东西方交流的渠道开始打通
2022-01-02更新 | 1112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元谋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云南楚雄·期末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央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瞿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 100 多种,猛增至近500 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 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2024-02-05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支雅利安人队伍开始由中亚细亚—高加索一带进入印度西北地区,逐渐征服当地原始土著达罗毗荼人。几个世纪后,形成了由印度河流域的土著人宗教和中亚移入的雅利安人游牧部落的宗教混合而成的吠陀教。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印度最初的奴隶制国家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变化的革新开始了,吠陀教被加入了新内容而发展成为婆罗门教,婆罗门教主张“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祭司)至上”,并在种姓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烦琐的玄学体系和祭祀仪式。

——摘编自王树英《印度文化史》

材料二   佛教认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佛。而佛教兴起之后,逐渐在印度地区传播,特别是到了公元前3世纪的时候,孔雀帝国的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使得佛教在社会各阶层中广泛传播,同时也开始向印度以外的地区传播。随着佛教的发展和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南亚和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把佛教当成国教,所以佛教对世俗权力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其中,大乘佛教对世俗生活的干预较多,主张深入众生、救度众生,强化对佛的崇拜,目前主要流传于中国以及朝鲜、日本。

——摘编自阎雨《世界文明发展比较概论》

(1)根据材料一,简述婆罗门教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婆罗门教相比,佛教理论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公元前3世纪以后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
2023-05-01更新 | 12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318日至528日,这段短暂的时间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所铭记,为漫长的人类文明所铭记。公社的英雄们以无产阶级的首创精神,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旧秩序,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第一个成果,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形态。巴黎公社是“唯一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得到公开承认的第一次革命”,建立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它在“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基础上建立了初步完整的无产阶级政治制度,塑造了政治文明的新形态。

——摘编自段治文、石然《政治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巴黎公社政治文明探析》

材料二   公社委员会存在的63天中,召开有记录的会议共58次,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甚至一天更换两次主席。从公社的实践来看,主席团主席只是临时选举的会议主持人,具有轮流坐庄的性质,并非公社的实际领导人。1871329日,公社成立了相当于政府各部门的执行、军事、粮食、财政、司法、治安、劳动与交换、社会服务等10个委员会。公社还规定,执行委员会由7人组成,设在公社所在地的市政厅,负责执行公社一切法令和其他委员会的一切决议。但是由于一开始就没有确立各委员会特别是执行委员会的负责人,所以各委员会的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

——摘编自刘昀献《巴黎公社失败原因的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并分别列举出其体现无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公仆原则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黎公社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危害。
2023-05-0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后,面对战争的硝烟,各种论调此起彼伏,“速亡论”和“速胜论”随着战争风云的诡异多变与战场形势的急速演进,不时甚嚣尘上……1938年5月,毛泽东连续发表文章,系统地阐述了持久战的理论,并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不仅将战争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而且还从中日双方实力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转化的演变态势上,指出了各阶级敌我力量变化的基本趋势。

——摘编自中青网《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

材料二   1937年8月11日,周恩来在南京国防会议上,就中共中央关于全国抗战的持久防御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作了阐述,对国民政府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谋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南京国防会正式确定了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作战规划最终落实在持久抗战主旨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认为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故将《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让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以此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摘编自王先明《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持久抗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持久抗战思想引起国民政府及将领共鸣的原因及持久战思想的影响。
2023-03-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需要大量粮食,包括军队用粮,供应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经营用粮,赈济救灾用粮等。但全国尚未完全统一,人民币信用不足,生产停顿,物价不稳,且由于长时间战乱和人口的增长,粮食产量也不容乐观。鉴于此,1950年年初,中央政府下令在全国范围征粮,下令贫农只需要负担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5%~10%,中农15%~20%,富农25%~35%,地主40%~60%。政务院明文规定:中央政府征收的公粮和地方政府附加公粮,两项合计占农村实际总收益的32%。对个别富裕农户,如地主等“最高者不得超过其农业总收入的60%”,特殊者应控制在80%以内。

——摘编自杨奎松《从“小仁政”到“大仁政”——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中共领导人在农民粮食问题上的态度异同与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征收公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公粮征收方案的特点及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晚明思想家李贽曾大胆地向儒家正统思想挑战,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其主要原因在于
A.君主专制统治强化B.新经济因素薄弱
C.程朱理学趋于僵化D.八股取士的影响
2022-05-1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492年哥伦布踏上新大陆开始,西班牙就陆续在加勒比海和美洲沿岸设立据点并向内陆推进。1535年,西班牙人在秘鲁建立利马城,并以此作为逐步控制南美其他地区的基地。在西班牙统治的几个世纪里,西属美洲的原住民不断遭到西班牙殖民者的驱赶和屠杀。同时,西班牙人从欧洲带来的病菌又多次引起瘟疫,使得原住民的人口大为减少。后来西班牙人为了开发新大陆的资源(贵金属、蔗糖、烟草、可可等),又不得不从非洲引进大量的黑人奴隶来从事种植和开采活动,从而促成了兴盛一时的奴隶贸易。

——摘编自项冶、黄昭凤《1518世纪西班牙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二18082月,拿破仑一世趁西班牙国内发生内乱时率军入侵西班牙,将其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扶上了西班牙的王位。西班牙国内的政治变动随即引发了西属美洲殖民地的动荡,委内瑞拉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要求独立的革命,拉开了对整个美洲未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独立运动的序幕。西属美洲殖民地争取独立的运动从1808年开始,到1826年结束,实现了拉美人民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基本目的,但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后西班牙在美洲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期西属拉美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后期英属北美独立运动和19世纪初期西属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结果的差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1世纪,(西欧)农业生产有了重大发展。农业生产进步,农民手里的剩余产品量增多,则必将剩余部分产品作为商品投入流通过程,因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商业的活跃。在此基础上,原来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同农业分离,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手工业者为了摆脱领主的剥削和奴役,逃出庄园,到城堡、寺院、交叉路口、渡口等地居住。这些地方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在此设立集市利于销售。随着定居的人口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居民点,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为新的城市。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城市经济主要是商品经济,商品交换扩大后,封建贵族需要大量货币。他们把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农民为了交纳货币地租必须出卖部分农产品,从而将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纳入商品流通市场,使自然经济转化为小商品经济。在(中世纪的西欧)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而能给国王最大支持的,就是城市。在城市兴起之前,中世纪西欧的世俗文化极度匮乏。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日益壮大。他们需要有专业人才,如法律人才等来管理市政以及处理对外联系和交涉,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设施来为他们的事业、生活服务,于是便出现了城市学校。

——摘编自孙晶《试论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