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2024-04-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17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国家立法情况
日本《大宝律令》,分12篇,其篇目、次序与《唐律》一模一样,是日本古代划时代法典。
朝鲜《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至于刑法,亦采唐律,参酌时宜而用之”。
越南越南古代的《刑书》。《国朝刑律》等都是源于《唐律》。
A.日本、朝鲜和越南皆照搬中国《唐律》
B.唐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法律的编纂和修订
C.《唐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D.《唐律》体系完备,在东亚国家广为传播
2023-11-20更新 | 80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文综历史试题
3 . 据1801年张鉴等人所著的《雷塘庵主弟子记》记载,“浙江各山邑,旧有外省游民,搭棚开垦,种植苞芦、靛青、番薯诸物,以致流民日聚,棚厂满山相望。”据此可知(     
A.人口增长导致人地矛盾突出B.引种美洲作物导致生态恶化
C.农作物商品化趋势成为主流D.农业技术突破推动荒地开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54次组卷 | 10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和殷商相比,西周的治国理念特点是(     
A.突出人的作用B.强化神权色彩
C.注重道德治理D.依赖血缘纽带
2023-02-08更新 | 86次组卷 | 17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古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的这种做法是为了(     
A.注重技术传承B.严格制作程序
C.保证产品质量D.强化市场垄断
2022-12-22更新 | 191次组卷 | 7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2022-11-25更新 | 150次组卷 | 2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
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
2023-06-30更新 | 4939次组卷 | 3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10 . 《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记载,从东汉到明朝的39件买地券中,使用了如“以为析(律)令”“有私约者当律令”“民有私约,如律令”等20种套语。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经济生活受契约精神影响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C.政府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D.契约的地位高于法律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