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这次大会从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勾画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蓝图并进行具体部署,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四大B.中共十五大C.中共十六大D.中共十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图所示为1949年11月1日《人民日报》的报道(部分):保证京津等地粮食供应。这则报道反映出(     
A.国家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市场物价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
C.中共运用行政手段保障平津战役D.土改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24-01-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前,我国先后对66个亚非拉落后国家给予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如在1973年,我国对外援助支出一度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6.92%。这一时期的对外经济援助(     
A.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经济利益B.打破了西方阵营的外交封锁
C.得益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D.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2024-01-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在论及新文化运动家庭革命时认为,“家庭革命是破坏与建设兼具的,不过前者显著,后者隐晦而已”。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的家庭革命(     
A.瓦解了传统的家庭结构B.推动了民主政治发展
C.举起了宣传科学的旗帜D.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
2024-01-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历史学家茅海建曾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在与英法联军交战的京津大沽一带清军部队中,少见购买、使用洋枪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A.清军已经开启了近代化转型B.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迅速改革
C.清政府仍未认识到军事落后D.中外贸易因战争而被迫中断
2024-01-23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青铜器相对于石器来说是有绝对优势的,也正因为如此,青铜铸造成为夏王朝的机密。其他方国是没有掌握铸铜技术的,在战争中落于下风,才臣服于夏王朝,从而让夏王成为“各方国之王”。这主要说明(     
A.夏文化优于其他部族文化B.夏朝在国家管理上实行内外服制度
C.青铜器出现是时代的进步D.先进的青铜技术助力夏王成为共主
2024-01-2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大会。该次大会(     
A.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B.提出“五位一体”发展的总布局
C.阐明了中国梦的本质是民族复兴D.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中心任务之一
8 . 1904年,在新疆吐鲁番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了两份元代文书,其内容同为:“信实徐铺,打造南柜佛金诸般金箔,不误使用,住杭州官巷,在崔家巷口开铺。”元代新疆出现杭州金铺的广告说明(     
A.丝绸之路重新开辟B.杭州商贸繁荣昌盛
C.广告业务形成定制D.跨区域贸易较活跃
2024-01-2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农村实行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同时对“包产到户”近30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使之正式成为中央的决策。1984年,各种形式的分田到户被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土地经营模式的改变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民公社体制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摘编自邓志、张志华《与时俱进的理论探索,务实周密的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尽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源自农民的创举而并非政府的意图,但是在其被确定为我国农村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时,顶层设计者给予了最大程度的关注与支持。虽然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争论时有发生,但是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意义和根本正义性在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中国农业增长的贡献、对释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削减极度的贫困、对未来农村土地改革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郭鹏鹏《再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作用。
2024-01-21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45年,重庆谈判开始当天,重庆《新蜀报》发表社论指出:“全国人民希望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西安《秦风日报·工商日报联合版》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希望重庆谈判中,大家都能放弃成见,完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前提。”这反映出(     
A.全国民众支持中共主张B.社会第三方力量对谈判充满期待
C.国共双方谈判顺利进行D.重庆谈判基于社会舆论压力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