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 . 明末清初的西学传入,除了神学之外,最主要的是(     
A.经济模式B.启蒙思想C.科学技术D.政治制度
2 . 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经过:《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897年(农历丁酉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899年(农历己亥年)
3 . 阿拉伯成为横跨亚、欧、非洲的军事大帝国的时间是
A.7世纪中叶
B.8世纪中叶
C.12世纪
D.16世纪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11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西欧的城市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采取的方式主要是
金钱赎买武装斗争与领主谈判教会的赠与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7·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真题 名校
5 .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遵义会议D.渡江战役
2018-03-31更新 | 712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区2018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是
A.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与独立性
B.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2017-10-14更新 | 235次组卷 | 38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史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领袖的性格:丘吉尔“有想象力但不稳定”,罗斯福“天真而喜欢喊口号”,他们并不比“往往情绪失常而暴怒”的希特勒更明智。对于这种说法,以下理解较为适当的是(   
A.这位史家的说法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陈述,可以采信
B.这个说法只是这位史家的片面的主观意见,不足采信
C.这是史家从特定角度评论历史人物的结果,可以作为参考
D.可见当时各国领导人都不明智,因而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
8 .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当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财产税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作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
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
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
2016-11-27更新 | 27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崇明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期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