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
年份192719291931193319351936
纱厂数242828313131
纱锭数684204810978100532811020329084461105408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 . 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
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
1912年100492328
1931年100462331
1936年100462430
1947年100422533

A.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B.土地兼并现象明显
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
3 . 下表是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13.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1919年5月22.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工人阶级强烈反抗
D.无产阶级成长为民主革命转型创造条件
4 .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引用了下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可能研究的主题是(   
A.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B.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
5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6 .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会议粮食产量指标棉花产量指标
1956年中共八大2500亿公斤4800万担
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7500亿公斤15000万担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D.实施“一五”计划
7 . 据报道,2015年10月22日,联合国预算分摊委员会估计数据显示,中国在2016年联合国维和行动预算中分摊比例将从第6位升至第2位,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中国对外推行“无敌国”外交和不结盟政策
B.中国始终坚定地履行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C.主权原则是中国对联合国政策的首要原则
D.中国对联合国的政策和立场在不断变化和调整
2016-09-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观察下列对比数据。这些数据体现出
发达国家人均GDP(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美元)
美国28740印度390
英国20710尼泊尔210
德国28260巴西4720
法国[来26050秘鲁2460
瑞士44320埃塞俄比亚107
世界平均:5130(《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

A.西欧国家主导了全球化B.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C.全球化使贫富分化加快D.世界经济收益两极分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根据《中国近现代名人图鉴》收录的33个革命党人的照片统计,穿西服者有16人,穿中山装(包括企领文装)者6人,穿军装者2人,穿和服者2人,穿长袍马褂者7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传统服饰文化逐渐在消亡
B.服饰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C.革命党人积极倡导新服饰
D.服饰文化正走向中西合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