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A.鸦片战争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B.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农业
D.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老百姓着装的变化。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1978年以前城市街上的人们                    当今街头的青年女性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计划经济的形成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思想观念的解放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唱到:“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于
①产品分配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生产经营形式的改变
④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 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
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
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5 . 下列不属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都推动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B.科学都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
C.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都促使交通工具和动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1961年8月,北方昆曲剧院公演《李慧娘》,受到首都各界的广泛赞誉;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文章,公开批判《李慧娘》;“文化大革命”期间,北方昆曲剧院被解散,1979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建制,《李慧娘》一剧恢复上演。上述状况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政治运动左右文艺发展
B.该剧剧本存在严重问题
C.“双百”方针贯彻的曲折
D.党的文艺指导方针不断变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俄和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1913年
1937年
国别
比重
国别
比重
美国
34.2%
美国
41.9%
德国
16.7%
德国
11%
英国
12.1%
英国
7.3%
法国
6.4%
法国
6.9%
俄国
2%
苏联
13.7%
其他国家
25.2%
其他国家
17%


材料三   1913—1940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1913年等于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到1937年苏联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上述变化?(要求只答政策和措施的名称,勿需展开阐述)
(3)根据材料三,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具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这一经济特点对后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11-18更新 | 7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杨家坪中学2009-201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地理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