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唐王朝在西南边疆地区对归附的少数民族,设置羁縻府、州、县,封少数民族酋领为都督、刺史、县令,略微加以管束。元初,推行土官制,朝廷对归顺的西南各族首领授予原职,允许世袭,而在其境内派宗王率部驻守以进行监督。这一变化(     
A.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垂直管理B.反映出当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C.强化了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意识D.利于稳定西南边地的社会秩序
2022-08-19更新 | 1897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制作学习卡片是积累和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卡片一

主题:二战后初期美苏关系大事记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强大的实力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同年,美国开始制定和实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1947年,美、英等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7年,苏、波等9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苏联等6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苏联和东欧7国缔结《友好互助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卡片二

主题:20世纪5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

1.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1057年,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为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4.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根据卡片一,指出二战后初期形成的世界政治格局。
(2)根据卡片二,列举20世纪50—70年代崛起的新兴力量。
(3)综合卡片内容,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
3 . 有学者曾经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最准确的表述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格局
C.单极世界形成
D.中美两极格局形成
4 . 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教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博览会期间,参观人数多达630万人。14000件展出品如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蒸汽机等,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无限想象力的科技成果

——摘编自“互动百科”

材料二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有电灯、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有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机械设备等,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场馆标志性建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判断两次博览会各自所处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动力方面的发明和应用成果各一例。
(3)小芳同学暑假计划从厦门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她可选择哪几种便捷的交通工具?
(4)小明同学在家中,可通过哪些传媒了解上海世博会?
2019-08-20更新 | 2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6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6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全球区域经济组织数量变化统计示意图。下列对此示意图说明正确的是(     
A.区域集团化加剧了世界日益割裂
B.反映了全球闯贸易壁垒日益消除
C.说明世界国家间的政治同盟增多
D.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出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二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以下简称“总协定”)是在美国倡议下,于1947年10月30日由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的一项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多边国际协定。它是包括一整套有关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各种规定、规章、允许实施的措施和禁令的法律文件。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关贸总协定部长会议上,正式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摘自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此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的条件是什么?
(3)你赞同卡斯特罗的看法吗?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为非公有制经济“正名”,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由“合理调整工商业”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最终发展为今天“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B.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与时俱进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D.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2016-1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龙海程溪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富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三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于经学颖悟有得”。鄂州富商武邦宁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四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请回答:
(1)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2)据材料二,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宋朝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证实材料四的观点。(至少答5点)
2016-11-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福建厦门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