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02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57年、1972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简况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时间参会国家(地区)及客商
1957年19个国家(地区)共1223人参会,其中港澳采购商1021人。
1972年82个国家(地区)共14598位客商参会,日商到会踊跃。
A.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形成D.中美建交的外溢效应
2024-05-10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

年份

全国总人口数(万人)

城市人口比重(%)

1843

41724

6.6

1893

33671

8.2

1920

44715

10.6

1936

46926

11.2

1949

54167

10.6

1957

64653

15.4

——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来,兰开夏郡发展成棉纺织业工业区,曼彻斯特、索尔福德等工业城市也迅速成长壮大。此后,煤炭工业中心和炼铁中心出现了大批城镇。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位于交通咽喉处的城镇也繁荣起来……1801~1851年间,英国纺织业城市人口增长率居第一,其他如港口城市为214%,制造业城市为186%。城市化使英国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从1750~1851年间,城市化水平即由10%提高到50%,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完成城市化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英国近代城市化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代以来中英城市化的启示。
2024-04-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宁古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2024-05-14更新 | 20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州惠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权至高无上,然而皇帝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需要官僚机构来执行。中央政府的官僚首领就是“宰相”,其权限有大有小,其名目各式各样。但这个职能及官职始终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必需的。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抑制丞相权力,主要是采用选拔内朝官来与外朝的丞相及其政府相抗衡乃至取代其权力。到隋唐时,原来掌管文书的内朝官员尚书已经完全成了外朝官,成了集体宰相。到了宋代,原来内朝司军政的枢密使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称二府,又成了外朝官。明朝废掉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但实际皇帝身边的近臣又少不了,于是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又承担了议政及宣达的职司,形成所谓内阁。清代,大学士又被皇帝身边掌握军事机要并在皇帝指挥下办理军务的军机处所代替,军机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同过去宰相权柄相比要小多了。

——摘编自宁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到清朝皇权与相权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5 . 近代以来,世界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才开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成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材料三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4-04-1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历史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张修行实践,不拜偶像。魏晋至隋唐期间,佛教杂糅了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轮回学说变成了天理轮回、报应不爽的理论。对涅槃超脱的追求变成了对来世幸福的追求,修行实践变成了布施求福。这种变化说明(     
A.封建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佛教呈现本土化趋势
C.隋唐统治者推崇佛教D.佛教在中国传播受挫
2023-11-25更新 | 91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下面两幅图可知,当时(     
A.传统政治体制焕发生机B.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变化
C.频繁战争阻碍社会进步D.统一封建国家趋势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6年中国共产党进入哈尔滨时,针对人心浮动和秩序混乱局面,明确提出“凡关于筹款的事项均统一于市政府,其余任何机关、部队都不准筹款、清算及没收私人物资”,并派人到临近地区筹集粮源,建成以公营粮店为中心的限价售粮网。该材料可说明(     
A.国民党政权所面临的危机B.革命统一战线壮大的原因
C.中共得以立足东北的缘由D.国共力量消长变化的趋势
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三


主题:新兴力量崛起
   

材料四   


   
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示意图

材料五   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展两个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摘自邓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1990年3月)


(1)请把材料一A处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一列举美国实施“冷战”的具体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6)根据材料三,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有哪些新兴力量崛起?对世界格后什么影响?使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7)根据材料四指出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8)根据材料五,指出世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3-10-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就控制了中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香蕉业。至20世纪20年代,美国对拉美农业的投资高达8.85亿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联合果品公司策划推翻危地马拉政府的阴谋活动。从整个拉美地区看,大宗农产品仍然是咖啡、可可、香蕉等传统产品,在1985年拉美出口总值中占17.5%。70年代以来,粮食作物的年增长率出现下降趋势,低于拉美的人口增长率,拉美从粮食净出口地区变为净进口国。跨国公司为维持拉美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对封建土地制度残余的存在采取支持态度。

——摘编自高君诚《美国跨国公司与拉美农业》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在拉美进行了全面的扩张,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有古巴加入了不结盟运动。1967—1971年,就各国有权自由支配其自然资源主权,拉美国家与美国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巴拿马加入不结盟运动。苏联利用古巴成功打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此时方兴未艾的不结盟运动为拉美国家提供了第三种选择。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通过协调它们在联合国的行动,并通过与北方工业化国家的谈判,成功地将很多经济政策方面的要求载入国际宣言和决议。目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33个国家中有26个加入不结盟运动,7个国家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

——摘编自高志平《冷战时期拉丁美洲国家加入不结盟运动的历程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跨国公司对拉丁美洲国家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拉丁美洲国家与不结盟运动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系变化的原因。
2024-01-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