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2 道试题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权的频繁更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长期得不到改变,这导致传统的孝道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孝忠并重转变为孝先于忠。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门阀士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三教合一思想的推广
D.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2016-08-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南平顶山高二下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2 . 《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在民国的头十年中,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但在1914~1918年间,直接投资很少。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减弱
B.民族工业抵制外资工业
C.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影响
D.政府政策大力干预经济
3 . 英国曼彻斯特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工厂,1802年有52家,1809年增加到64家,1830年多达99家。这一变化是因为
A.珍妮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中国的棉花涌入英国
2016-08-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段测历史卷
4 .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表现的是(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坚持夺取中心城市
C.国民革命时期放弃党的领导权
D.抗日战争时期改组军队为国民革命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下面示意图是1861~1874年间中国北方某港口平均年进口洋布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对图中变化产生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加快B.传统社会经济加速瓦解
C.传统纺织业的迅速发展D.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兴起
2016-08-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节选)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事记
材料二   1865年4月9日,持续四年之久的美国内战,以北方获得最后胜利而告结束,美国重新恢复了统一。……从1859至1899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由18.8亿美元增至114.07亿美元,增加近5倍。……轻重工业的比重,1860年为2. 4:1,1900年已改变1.2:1……工农业的比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1889年的工业产值已超过农业约2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瓦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地域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托拉斯”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及国际关系角度分析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出现的影响。
2016-08-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市文博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2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高祖7年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西汉会要》卷47)
东汉章帝元和2年下诏,除规定“人有产子者,复勿算三岁”外(算:指人头税),又“今诸怀妊者,赐胎养谷人三斛,复其夫,勿算一岁。”(《东汉会要》卷28)
唐太宗贞观元年正月发布《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规定“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及妻丧达制之后,孀居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媒媾,命其好合.……刺史县令已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如其劝导乖方,失于配偶,准户减少,以阶殿失。”《唐大诏令集》卷110)
清康熙51年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又逐步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了全部人头税。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
——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绘制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太湖地区农业史稿》
材料四   据谭其骧、邹逸麟的研究,秦汉实关中时期,由于黄土高原的大量开垦,黄河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平均为5.7次。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利用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因而河水决溢每百年平均只有1.3次。隋唐五代时期,土地利用方式是半农半牧,河水每百年决溢为10.3次。北宋至明清时期,黄土高原都大量开垦农耕,河水每百年的决溢次数增加到375次……
——张子珩《论生态环境对古代中国人口分布的作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的人口政策。为保证这一政策的落实,又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中国古代文明形态,分析古代统治者采取这些政策措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人口数量的变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
8 . 1907年,孙中山呼吁“有仁者起,仗太平(天国)之所志”;1912年4月,孙中山指出:“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促成孙中山对太平天国认识变化的因素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C.中华民国的建立
D.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2016-11-02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滕州市二中新校高三上期第三周周清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9 .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权性质的变化B.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D.国际形势的变化
10 . 下面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翻译西方书籍的类别变化一览表。这一变化
时期概况
1850年到1899年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例为四比一。
1902年到1904年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类著作,比例为二比一。
1912年到1940年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类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类著作多两倍。

A.与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加深有关
B.反映了中国近代对科技重视不足
C.反映了民众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D.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程度有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