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表。表中数据呈现以下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1927—1936年上海华商纱厂数及设备统计
年份192719291931193319351936
纱厂数242828313131
纱锭数684204810978100532811020329084461105408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
B.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 . 下表为国民政府对二十二个省农村情况的数据统计,这组数据反映出
时间合计自耕农半佃农佃农
1912年100492328
1931年100462331
1936年100462430
1947年100422533

A.平均地权得到一定实施B.土地兼并现象明显
C.中共土地政策冲击农村D.小农经济稳固如山
3 . 下表是民国初年工人罢工的数据统计表,据此推论准确的是
时间平均每年罢工次数罢工主要诉求
1912年至1915年12月13.3次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
1916年1919年5月22.2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政府卖国、抵制日货

A.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工人阶级强烈反抗
D.无产阶级成长为民主革命转型创造条件
4 . 以下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5 . 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13.4%
1921—1926年-4.5%
1927—1936年8.7%
1937—1945年-2.45%

A.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B.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有学者借用数据库方法,统计了两汉时期反映社会观念的一些关键词在汉代代表性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取前七位,按从多到少顺序排列:西汉是“道”“义”“礼”“平”“利”“法”“孝”,东汉是“道”“平”“礼”“法”“义”“孝”“信”。这一现象说明两汉社会
A.伦理道德是社会准则
B.道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信仰
C.礼法并用,教化为重
D.公平观念导致功利思想消亡
7 . 据考古资料统计,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1350件起土铁农具中,犁铧、铧冠、 鐴土约计146件(其中,铧冠约计101件,鐴土4件),锸、锄、铲、镢之属1204件。这些信息说明
A.秦汉时期官营冶铁业发达
B.铁农具已成农业生产的主导
C.精耕细作的农业日益形成
D.牛耕技术已得到了全面推广
2016-11-2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玉山县一中高一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据郭宝钧《中国青铜器时代》统计,甲骨文字数分类如下表,材料说明,殷商时代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B.人类的自我认识已较深刻
C.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D.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