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将下列制度、政策相应的时期进行配对。【请在答题卡上涂写对应时期字母】
A秦朝   B西汉初年   C汉武帝时期   D东汉
①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体制
②内外朝
③增强尚书台的作用
④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⑤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⑥“焚书坑儒”
⑦察举制
⑧均输平准
2022-11-1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材料一     吴王濞、胶西王印、楚王戊……皆举兵反(汉景帝)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

——《汉书·景帝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1.在七国之乱业已平定后,汉武帝依“计”巩固统治,推测其原因何在?
2.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还有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_____
A.丞相B.郡守C.县令D.刺史

汉武帝在稳固边疆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经过三次大规模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3.请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①三次大规模战争的对手是_______
②西域是指现在的_______
③“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西汉的都城_______
2022-11-1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黄浦区光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屈辱、探索、抗争
(1)将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战争与战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及其内容连接起来。
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开放天津作为通商口岸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马关条约》割台湾岛给日本

材料一   溯自庚申(1860年)之衅,创巨痛深,当时姑息羁縻,在我可亟图振作。人人有自强之心,亦人人为自强之言。

——总理衙门奏折(1874年)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自强”思潮兴起的背景包括(双选)
A.第二次鸦片战争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天下之势已日趋于混同矣,吾欲富强,西洋富强之政有在也,何不踵而用之。

——严复《原强》(1895年)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寻求富强的途径。
(4)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民族危机不断加剧,中华民族的探索与抗争从未停止,请填空完成下列内容。
屈辱探索与抗争
鸦片战争以①________为代表的士大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②________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发起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以③________、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④________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⑤________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
1915年开始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开展了⑥________运动。
(5)从上述“抗争与探索”的内容来看,体现了近代中国探索的哪些特征?
2022-07-0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自评历史试题
4 . 历史的脉络
(1)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请将下列口号与其时代相匹配。【填写相应字母】
时期口号
(     )五四运动时期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     )土地革命时期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     )抗日战争时期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     )解放战争时期D“打倒土豪,分田地”
(     )“大跃进”时期E“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F“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近代史上,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而且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结合所学,按照上述“精神”孕育的先后顺序,补全下列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
(3)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四周,镶嵌着十幅浮雕,其中六幅内容如下:【填写相应字母】

A.抗日敌后游击战B.金田起义C.五四运动

D.销毁鸦片烟E.南昌起义F.武昌起义
①掀起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的是________
②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是________
③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_
④吹响推翻清朝统治的号角、促成中华民国成立的是________
⑤将浮雕所呈现的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序应为1)___2)___3)___4)___5)___6)___
5 . 一、史料中的共和国史
1.请将下列歌曲与反映的时代匹配(填写字母)。。

2.“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全国人民大团结”是通过哪些制度得以实现的?
3.下列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村的变革,请与历史事件匹配(填写序号)。
①土地改革:________②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________③“大跃进”:________

4.下图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发展,________属于阶段二的外交成果,________属于阶段三的外交成果(填写序号)。①中美关系正常化②参加万隆会议③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④中日建交⑤参加日内瓦会议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2-06-26更新 | 22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上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众说秦始皇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秦始皇的评价即是一例

材料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三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1)上述材料中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
(2)材料二所说的周王道穷的主要表现是
A.华夷交融   B.礼崩乐坏   C.百家争鸣   D.平王东迁、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3)材料三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倾向的理解”。
(4)三则材料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5)为什么三则材料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21-22高一下·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
名校
7 . 中国古代物质生产方式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以下是小辛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先民的物质生产方式,请按照其最早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填写字母)
A.种植水稻              B.渔猎采集              C.铸造铁器              D.火药配方
E.制造纸张              F.冶炼青铜              G.引种甘薯              H.活字印刷
(2)列举青铜器和铁器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一项主要用途。
(3)不同的生产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
选择CF,可以研究古代中国_________________;选择______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选择____________,可以研究古代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
2022-06-15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反馈历史试题
8 . 从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匡在年少时就练就了一手好内功……),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尽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1919年5月10日)

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发表于《北京日报》1957年5月4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火烧赵家楼,有不同的记载。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点。
(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
2022-06-1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

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是魏源的《海国图志》(1842年初版),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数年之后,徐继畬的《瀛寰志略》(1848年初版)也付梓问世,成为又一部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海国:中国以外四周环海,其他海外各国分为海岛之国与海岸之国(与中国在地域上相连的国家)瀛寰:大海所围绕的陆地
有全球图、亚细亚总说而无中国和朝鲜清朝全图置于亚洲总图之后,后经友人提醒,置于亚洲总图之前
根据距离中国远近分全球为六大洋、四大洲。中国居于“亚细亚之东南”
叙述英国状况用“英夷”、“英首”称谓叙述英国状况用“英吉利”、“英官”称谓
“以夷制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三策“米利坚合众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1.为何近代中国会出现这两部地理著作?
2.《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这两本地理著作的差异?
2022-06-0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综合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非洲文明的发展呈现“满天星斗”的特征,请填写出左侧非洲大陆示意图中各字母附近活跃的文明或国家。(每个字母写出一个即可)
A:
B:
C:
D:
2022-06-0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