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609年至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
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
2 . 对下列三幅图片所示的内容,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B.中国工业化建设在多个行业取得了巨大进步
C.中国在两极格局下实现了科学技术突破发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2023-08-02更新 | 257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对如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A.明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趋向
B.鞑靼曾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
C.长城是当时地域文化交锋交汇的主要屏障
D.瓦剌刺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并恢复扩大互市
2022-12-20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解读如图可知,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A.奠定了西欧大国政治版图的雏形B.削弱了罗马教廷对西欧的控制
C.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确立进程D.加强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交流
2023-1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甲骨文里的历史】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由于商朝人崇信鬼神,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灸,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凶吉。占卜的内容、结果以及日后是否应验,都刻在兆纹的旁边,叫作“卜辞”。商朝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称“卜”。一条完整的卜辞它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具体时间,谁来占卜,问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结果如何。

如据专家研究发现,右边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是跟农业有关的问卜。

左(由上往下读)甲辰贞其登黍。意即:甲辰日卜问,是否征收粮食黍?

中(由右往左读)贞我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

右(由上往下读)南土受年。意即:卜问,南部地区是否会是个丰年?

当我们把这些甲骨文的文字解读出来以后,我们就能知道商王朝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化非常明显的阶级社会,也是一个生活内容很丰富的——跟历史上后来一脉相承的一个社会。

(1)简要阐述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2)除考古发掘的甲骨之外,研究商代历史还可使用哪些类型的史料,试举例二则说明。
2022-10-11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所示是汉代画像石《盐井》拓片,图中的人们正在烧柴煮盐。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则记载了汉代四川使用天然气煮盐的“火井”。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画像石作为一手史料比《华阳国志》更为可信
B.画像石属于艺术作品史料价值不如《华阳国志》
C.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补充可丰富历史认知
D.现有的史料难以支持汉代四川盐井问题的研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1912 年3月,孙中山发布《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剪辫热潮,一些地方自发组织义务剪辫队,当场为人剪辫;《华盛顿邮报》报道:中国北京城内一片男子的哭声,很多男子反复摸着自己的辫子舍不得剪去。对于以上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扫荡了传统文化B.民众受旧的思想观念束缚较深
C.辛亥革命未能促进思想解放D.革命推动社会风俗发生了剧变
8 . 下幅漫画描绘的是16—19世纪奴隶贩子从非洲获得黑人奴隶的场景之一,对该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航路开辟之后产生奴隶贸易B.非洲被帝国主义商品倾销
C.殖民者挑动土著内斗获取黑奴D.宗主国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9 .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学者用“重瓣花朵”加以形容,他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其外围分布着众多文明。这一说法
A.是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象解读
B.旨在强调中原文明的优越性
C.开拓了早期国家政治形态研究的视野
D.主要基于原始部落分布格局
10 . 下图为《西晋末年汉族流民路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由中原城市向周围边疆地区迁徙B.内迁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形成混居的局面
C.北民南迁主要集中在荆、扬、益等诸州D.南北朝政权更迭频繁是民族迁徙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