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际上,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关,反过来,它又促使欧美一些其他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英国的传统羊毛手工工场受到旧的传统、老的行会行规等限制,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相较之下,新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更适合率先采用机器生产。英国90%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而汽船、净棉机等美国的发明也很快被引进来。随着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得到确立,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也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忍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曙光。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交织,引发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日益分裂、贫富悬殊、物欲横流等问题出现,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一切都黯然失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运动一直是以手工业工人为主力军,随着大工业的起步,直到宪章运动后期,这一状况才发生改变。1811年,英国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工人斗争起源于经济目的,他们的破坏行为不受任何系统理论思想的指导,完全是对机器大生产的下意识反抗,且是一种分散的个人行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各工业团体成立“全国各行业总工会”,成为与国家议会并存的“产业议院”,之后英国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发动——宪章运动开始了。宪章运动中人民宪章六原则——男性普选、平均选区等,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色彩不言自明。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政党建立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崭新思想理论的影响下,英国工人运动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郭春生《试论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的变化。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邓小平在会见基辛格时说,“在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与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而“新的政治秩序就是要结束霸权主义,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的不是霸权政治,不是集团政治,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只有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才能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使它同国际经济新秩序相适应”。

——摘编自罗昱《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材料二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全球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逐渐崛起……西方列强不甘心将殖民利益拱手相让,不断打压发展中国家……因此,加强相互间的团结合作,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捍卫民族独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既是亚非独立国家的迫切愿望,也是万隆会议召开的根本宗旨。

——摘编自余建华《万隆会议与中国亚非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提出并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国对万隆会议的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以来,城市贵族和富裕的商业资产阶级乐于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16世纪末,威尼斯成年男性的识字率提升到33%,成年女性的识字率约为13%。印刷书籍不仅成功颠覆了中世纪手抄书制作烦琐、流通缓慢、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印象,更以其多样的装帧设计、丰富的内容题材、低廉的价格和快速的流通渠道,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书籍消费的需求。除了针对专业人士,如教士、律师、人文主义学者等出版的大开本、装饰华丽的职业用书之外,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开始流行小开本、对页、便携的通倍读物和方言书籍。购买和收藏书籍成为意大利人民文化消费活动的一大亮点。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消费》

材料二   17世纪末,英国报纸行业发生巨变,非官方的报纸《邮政男孩》和《邮政人》出版,占据了英国社会市场。到18世纪时,报纸行业已经颇具规模。1702年,英国第一份国家性质的报纸《每日新闻》诞生,随后各种全国性报纸纷纷出现。18世纪中期,伦敦许多报纸发行量已超万份,比如服务于工人阶级的《手工艺人报》。这些报纸除了向特殊人群提供专门信息外,还大量刊登政治新闻,是民众了解国内外政情的重要媒介。报纸也成为当时阐释社会活动之思想的重要平台。

——摘编自贺添奕《试论17〜18世纪英国民众阅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5〜16世纪意大利盛行购买和收藏书籍之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7世纪末以来英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历史作用。
5 . [中国古代宗族]

材料一:汉晋之际是宗族势力发展较快的一个时期。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之时,关东各军阀起兵讨董卓。其中就有很多的富室强族以其强大的人力物力建立自己的武装并参与到讨董卓的军事斗争之中,成为当时各军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曹魏实行九品官人法,而晋代沿用之后,不仅使强宗大族对其所在的乡里社会有重大的影响,而且还为他们世居高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宗族势力越来越强。世家大族式家族制度,经过三国西晋近百年的发展,到东晋南朝时已成为十分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家族制度。原来控制东吴政权和控制西晋政权的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把持着东晋南朝的各级政权,而众多的地方世族普遍存在于地方乡闾之间,横行乡里,鱼肉百姓。

——摘编自陈克标《汉晋之际乡里秩序及其维持研究》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共同维系的乡村关系网络中,宗族始终处于国家权力与乡村治理的枢纽地位,承上延伸着国家权力在村落社会的推行,启下肩负着村落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调适。可以说,以宗法制度维系的宗族组织是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基层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众所周知,徽州自唐宋而下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宗族社会,宗族不仅是乡村联系地方官府的重要枢纽,且在基层和民间组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徽州乡村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摘编自宋杰、刘道胜《明清徽州乡村宗族秩序的构建与村际竞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晋之际宗族势力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意义。
2024-06-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6 . 【近现代城市化】

材料一   1800年,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1%。到1870168个城镇人口超过1万,只有15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880年以后,城镇向外扩张,连接全国各个城镇的铁路网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到1920年,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中心城市人口开始出现向郊区扩散的现象,郊区住宅不断出现,进入了城市人口的郊区化时代。1950年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超过50%,城市化水平达到64%。但是之后经济活动和人口持续不断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和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城市经历着明显的人口流失,农村发展速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城市,许多企业从城市流向乡村。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材料二   现代日本城市化是一种人口从农村及小城镇地区向太平洋沿岸城市移动的过程,日本的十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而且七个分布在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都市带内。日本自20世纪六十年代初推行工业化政策以来,农户转移速度加快,农户人口急剧减少。据统计,到1971年,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到50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040万人,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多。在日本城市化急剧推进的5060年代,正是国际环境有利于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时期。外贸及技术的引进加快了日本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也造成农村人口稀疏、产业衰退、社会设施奇缺、文化水平落后。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等。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日本城市化道路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个人与时代】

材料   见证者:一个非洲人的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

1760—1792年间,一个史称托马斯·彼得斯的西非人四次过大西洋。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彼得斯,将他送到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在种植园工作。他试图逃跑过至少三次,遭到殴打并被戴上脚镣等。1770年,北卡罗来纳的一个苏格兰地主买了他。18世纪70年代,当北美英属殖民地进行独立战争,他和逃亡奴隶一起,为殖民地的英国统治而战。殖民地战胜英军之后,彼得斯全家逃亡到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

在这里黑人在法律上是自由的,但白人统治者强迫他们开垦边疆的土地。二百个黑人家庭推选彼得斯为代表到伦敦请愿,争取改善待遇。1790年,彼得斯来到英格兰,他建议在非洲塞拉利昂为重获自由的奴隶建立一块殖民地,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翌年他回到加拿大的新斯科舍。1792年他带领1196名黑人和15艘船,第四次渡过大西洋。他们安全抵达塞拉利昂的弗里敦,彼得斯成为那里的黑人社群领袖。但由于安置移民及领导社群的巨大压力,抵达塞拉利昂后不到四个月,他就因病去世了。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托马斯·彼得斯漫长而奇异的返乡之旅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托马斯·彼得斯的返乡历程。
2023-06-29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画家李振飞创作的作品《春天的细雨》,以一张20世纪90年代的照片为原型,用概括的笔触描绘了上班潮中自行车滚滚而去的场面,在巨幅标语的映衬下,匆匆人流奔向时代的春天。该画作(     
   
A.说明当时我国是自行车大国B.体现新时期昂扬向上的风貌
C.呼应农村改革注重时间效率D.宣传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2023-06-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法律与教化]

材料一   “春秋决狱”兴起于汉武帝时期,为董仲舒所倡,是指以儒家经典《春秋》里记载的事迹和体现的原则作为判案的依据,又因为在实践中也经常援引其他儒家经典作品如:《诗》《书》《礼》《易》《论语》中的微言大义等作为断案的依据,所以又称“经义决狱”或者“引经决狱”。随着“春秋决狱”影响的日渐加深,儒家一系列原则被概括出来,如:父为子隐、君子大居正、以功覆过、不娶同姓、大义灭亲、诛首恶而已、逐君侧之恶、子不报仇非子也。

——摘编自牛阿曾《从春秋决狱看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形成》

材料二   《唐律》之所以被推崇,就在于它“于礼以为出入”。唐朝统治者在制定、修撰法律的活动中坚持以礼为纲的指导思想。从《唐律》条文上可以看出,皆“一准乎礼”。唐代第一部律是《武德律》,唐太宗对此律做了修正并为《唐律》制定了蓝本,以后的数位皇帝虽然也对此律做过修正,但改动的内容微乎其微。《唐律》不仅要制裁违反唐律的行为,还要制裁违反唐令、格、式等其他形式的行为,其范围大大超过了《唐律》本身500条的范围。《唐律》中的死刑、流刑大量减少。就法定刑罚而言,采用一罪一刑的方式,不采取一罪数刑的方式。

——摘编自刘磊、邵东伟《试述〈唐律〉立法方面的特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春秋决狱”的含义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的特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初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朝和隋朝的共同之处。
2022-09-07更新 | 899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