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晚唐五代时期,在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方面,除中书门下省的复核和复试制度之外,中央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保证科举的公平,如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实行锁院制度。此外,在唐前期科举制度刚施行时,就有相关法律做保障,而且该法律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执行。中唐以后,中央对科场违纪的惩治明显增强。中晚唐明确规定,由御史台对科举考试进行监察。御史台专门负责执行锁院任务,监察考官、举子的违纪行为,查办科场案件和相关纠纷。

——摘编自金滢坤《论中晚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复核、复试及监察制度》

材料二   宋承唐制,并对科举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时达到了极盛。两宋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是中国历代取士最多的王朝。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使“及第”(考中录取)之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此后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到嘉祐二年(1057年),宋仁宗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自此,凡省试合格,殿试就只有名次之别而皆成进士了。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宋淳化三年(992年)以后,相继建立起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和五代时期完善科举考试监督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在全国的局势基本稳定下来后,就把巩固政权,尤其是对广大东方地区的军事占领作为首要任务,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大封诸侯这一举措尤为重要。周王室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在诸侯国内部,诸侯王再行分封。诸侯对王室有按期纳贡、朝觐、出兵助王征伐等义务,其内政基本独立。周初的分封对各地的开发和文化传播、交融是有促进作用的。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中世纪的法国封建等级中最高一级是国王,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公爵、伯爵、侯爵、大主教、主教等高级封建主,高级封建主又将土地转封给子爵、男爵等下属,子爵、男爵再依次封给最低一级的骑士。土地封受后,封主与封臣结成领主与附庸的主从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而处在金字塔之下的则是以农奴为主的广大依附农民。在封主与封臣结成主从关系后,封臣要对封主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仪式。领主与附庸之间互有权利和义务。任何一方未履行其义务,臣属关系都可能破裂,或领主将采地没收,或附庸将土地转归更上一级领主,或者变为私有地。但是,由于采地的不断争夺、继承和分裂,二者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法国封建主又奉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就会造成一个封建主有若干个领主的情况,即封建主乙是甲的附庸,可能又是甲的领主或丙的领主。复杂的关系使封建主之间难免出现争夺乃至混战。

——摘编自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初分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法国的政治状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法两国分封的相同之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时,整理出如表内容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古希腊的人像雕刻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字母文字起源于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交汇点的腓尼基。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通过扩张把文明的势力扩展到地中海东岸。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波斯帝国,征服印度河流域,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

(1)请参照“一、古代文明的扩展”的子目样式,为“二、三”编写一个子目标题,并指出导致“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优势。
(2)请归纳指出三个子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
2023-04-26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视经验与积累B.注重观察实验归纳综合
C.上帝面前人人平等D.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2022-04-28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詹姆士二世强化专制、极力恢复发展天主教势力的做法激起公愤。议会中托利党人与辉格党主动接近。他们寄望王位传给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不料1688年6月,国王得子,此婴将在天主教的直接影响下成长,并将优先继承王位,将来可能会出现天主教的全面复辟。面对严峻局面,两党首领决定邀请玛丽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武装干涉英国。6月30日,两党领袖联名发出邀请,声称英国人民极不满目前的政府,盼望他前来保护他们的“宗教、自由和财产”。威廉本来担心英国加强天主教并与法国联合的政策,接此邀请,他慨然应允。

——摘编自高海林等《世界通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得到扭转。其中“宪法解决”功不可没。“宪法解决”指从1689年至1701年为限制王权而制定的一系列宪法性法案。其中,《权利法案》最为重要。尽管它的大部分条款只是重申了人民公认的“古老权利”,但是,它总结了以往的基本宪法习惯,并以正规的成文法形式确定下来,明确了某些长期争议不决的宪法问题,如它规定未经议会许可国王无权废止或中止法律,国王不得滥用法律赦免权等,规定了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保持常备军。

——摘编自程汉大《“光荣革命”与英国中央权力结构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光荣革命”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宪法解决”的意义。
2024-05-1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拜访郯国国君郯子后,感慨道:“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摘编自梁履绳《左通补释》等

材料二   孟子也像孔子一样,为推行自己的学说,曾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所到之处虽受礼遇,但是其思想却不被接受。回到邹国,孟子劝说邹穆公:“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摘编自《孟子·梁惠王下》等

材料三   庄子认为,人与天地自然都是由气构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而天与人是统一的。他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三体现的思想,并分别指出其价值。
2024-05-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工业革命逐渐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发源地扩散到欧洲大陆,甚至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最初,工业革命的扩散面临各种障碍。首先,英国有一项法律,禁止机器出口。其次,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情况不利于工业化,如政治分裂、农奴制度、政治动荡、革命和战争等都妨碍工业革命的进行。但是,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上述那项法律于1825年被废除。而且,英国工业家到19世纪30年代已积累了大量过剩资本,迫切需要在欧洲大陆寻找投资场所,这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机器的出口。与此同时,阻碍工业革命扩散的其他障碍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因此,欧美诸国先后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19世纪,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和大英帝国的首都,伦敦人口从1800年的100万增长至670万。19世纪的伦敦也是一座“贫穷”的城市,那里数百万人居住在拥挤和不卫生的贫民窟。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写实小说《雾都孤儿》以当时的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书揭露了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

材料三   根据英国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数据,仅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目为:1805年,4605起;1815年,7898起;1825年,14437起;1835年,20731起;1842年达到31309起。不难发现,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竟增到了6倍多。

——摘编自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扩散面临的障碍,并分析工业革命最终成功向欧美地区扩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的史料价值。
2023-07-2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及唐前期鼎盛局面的出现,与一些具体制度的制定和贯彻有密切关系。这些制度都较好地适应了隋及唐初的社会现实,在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周朝的典制同样是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经常被后人提到的典章制度。但随着社会状况的变化,一部分制度到唐朝中期已遭到破坏,最终废弃,还有一部分则在进一步调整、发展后继续发挥作用,并为以后的王朝所继承。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成一体,欧洲走出了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明清时期,由于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故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中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唐朝前期强盛局面的政治、经济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社会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中国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主要因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3-24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王朝时期,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其中弱小的如稽胡、党项等,采用武力的方式使其归服,势力比较强的如突厥等,则采取分化、打击等手段,各个击破。此举除保卫边疆地区的民众外,还为了扩大自己的藤域范围,达成开疆拓土的目的。唐王朝总结了历代的经验,在边疆民族地区广设羁康都督府、州,由中央政府授予少数民族首领都督、制史等职,以管理本民族事务;在重要地区则设都护府,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领导。唐王朝还给少数民族首领各种优待。如:朝贡后,回赐给其销袍金带、金帛银彩、粮食和田地;赐子本是,以宗室待之;留宿卫,给其以最大的信任和荣耀。此外,唐王朝还对周边少数民族大规模实行“和亲”政策和“互市”政策,以加强中央王朝和各少数民族的联系。

---摘编自王炼炼《唐宋王朝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认识》

材料二   朱元璋在目睹了元朝尖锐的民族矛盾后,为巩固其新建立的明帝国,他说:“元时为官,但贵本族,轻中国之士……朕即为华夏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基于此,他制定了“威德兼施”的民族策略,如在北方攻击、分化蒙古势力,鼓动部落间的斗争,对于西南各部少数民族,则改革土司制度,帮助这些地区发展经济、文化,给予当地首领一定的政治地位,满足其政治诉求,同时在边疆各地开设马市、茶市,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展开互市贸易。

---摘编自张飞翔《简述明朝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王朝民族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