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请回答:
(1)根据图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各自的政治制度。
(2)根据图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决策方式有何相似之处?本质有何不同?
(3)综上,简要回答影响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西方政治文明的认识。
2020-02-12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二十七年春二月,倭寇浙东,命都督杨文、刘德、商篙吴巡视两浙。(太祖)下令:“禁民间用番货、番香。”先是,上以海外诸夷多诈,绝其往来……而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因诱蛮夷为盗,命礼部禁绝之。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明太祖实录》卷23l

材料二   明代倭寇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日本因内战失败而丧失军职的武士,也有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从事私人海上贸易的民间商人和因统治阶级残酷剥削而破产的沿海农民、渔民、盐民等,甚至还有少数名落孙山的落魄书生、被罢免职务的官吏等。

——林仁川《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

材料三   严禁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别寇转为商,市禁别商转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

——唐枢《御倭杂著》

材料四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海外贸易)为命。……一旦禁,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图计穷,势必啸聚。……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明神宗实录》卷262


(1)据材料一,分析明朝的对外政策和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
(2)结合有关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
(3)结合所学,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种对外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8~10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通史》

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2018-01-13更新 | 1190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综合模拟(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早期先民的祭祀活动仪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保持了传统文学“哀而不伤、婉而多讽”温存敦厚的美学风格。直到盛唐,古代戏曲一直处于羸弱病态中,被视为非儒家知识分子所为的旁门左道,难登庙堂。南宋时,中国戏曲终于拥有完备形态。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达到顶峰。中国古代戏曲历经千余年的融合与发展,见证着历史,传承着文化。

——摘编自韩彩英、范秀峰《略论中国古代戏曲的原型和早期发展》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思想骤变,传统的农耕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演进。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文学界的革命,戏曲文化出现了全面转型。1897年,严复提出戏曲“使民开化”的主张。1903年,欧榘甲呼吁改革戏曲,开通民智。中国戏曲改良拉开帷幕。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积极参与其中,思考戏曲的社会价值,探讨戏曲的改良理论,使传统戏曲从内容到形式上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

——摘编自刘梅兰《近代戏曲改良运动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戏曲改良运动开启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

                                  ——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官僚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农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改革的认识。
2018-04-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綦江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在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

(1)关于人与人之间如何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中国古代儒家学派提出了哪些主张?在人文精神方面,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普罗泰格拉为代表的古希腊智者学派,开创将人的活动和创造性,人的认识和活动的社会意义.性质作为研究方向,在研究中,普罗泰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命题.此后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继续这一命题的研究,他们的思想直接成为西方自由主义者关于民主基础上的法律和"法律下的自由"的思想渊源,以及建立法律统治的正当理由.从此意义上讲,人文精神构成西方法治理论的精神底蕴.

(2)结合材料1.2,简要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认识.

2017-10-30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在某高校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认识。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商朝中央机构中相和卿、士参与商王决策
C.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D.分封制和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017-02-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重庆市彭水县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具体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哪些基本原则?它的颁布对中国民主化的进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体现了我国哪些政治制度?

(4)结合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96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罗斯福就职总统后实行了“新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政策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10 .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图四与图五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哪两次重大变化?两次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是什么。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所说农村经济体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体制的推行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