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魏书》记载,北魏太武帝听人说大兴安岭的嘎仙洞是鲜卑族的发源地之后,曾派人去祭祀并刻下碑文,后来有学者发现了嘎仙洞和碑文均与史书记载--致,就此认定鲜卑族起源于此,但有学者认为这只能证明太武帝到此进行过祭祀,并不能说明嘎仙洞真的就是鲜卑族的发源地。这说明(   
A.历史结论需要多重证据验证B.史料运用需要进行辨伪
C.时代久远无法还原历史真相D.实物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2021-02-10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史料。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作出多种解释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2017-08-07更新 | 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B.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
C.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需甄别使用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民族融合;有人则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是迂腐的儒化和消极的汉化,最终导致国家的衰亡;也有人在肯定他汉化改革的同时,又对其不加区别的吸收汉文化表示批评。这些认识说明(  )
A.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
C.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D.从不同评价中就能发现真相
2019-12-06更新 | 767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资料对1912年全国人口统计的历史记述。据此可推知

A.清末人口分布状况和人口发展趋势B.文献记载具有较大随意性不足为信
C.1930年初人口统计更接近历史真相D.人口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6 .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迥异。《申报》的报道称: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日本媒体在报道五四运动时,却将其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了
A.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B.年代久远使历史真相难还原
C.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2017-08-18更新 | 1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后来,日本出版的海战史对此的研究结果是:“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思考这一事例可以认识到
A.中方记载比日方叙述更具有史料价值
B.某些历史真相因史料杂乱而无法说清
C.辨析史料真伪是接近历史真相的前提
D.原始记录和研究文献是史料全部来源
9 . 顾炎武以考据学著称于世。清代乾嘉考据学尊奉顾炎武为清代学术鼻祖。顾炎武注重对历史现实的揭示,但是他揭示历史真相和考订史料并不是为求真而求真,而是要揭示历史成败兴坏之理。这反映出其思想实质是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雍正继承帝位到底是否合法,长期以来有种种历史传说。其中一种认为,康熙帝原传位诏书上“传位十四子”,是雍正将“十”字改写为“于”字,变成了“传位于四子”。学者刘若芳在清宫档案中发现,《康熙遗诏》明确记载“雍亲王皇四子……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她还通过满族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研究,得出上述改字的传说并不可靠。这说明
A.口传资料的价值一般不如档案
B.档案和学术研究的结合才能确证史实
C.历史传说可能蕴含着历史真相
D.档案史料是进行史学研究的必备前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