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借助外来的思想武器,动员、鼓舞、组织了革命力量,而且在自己的政治纲领中,表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

材料二   《资政新篇》全文除前言外有四部分:“用人察失类”部分,主要讲“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风风类”部分,主要讲通过教化破除愚昧、骄奢等旧的思想习俗,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法法类”部分,集中提出了28条政治经济改革的立法主张,为全文重点;“刑刑类”部分,着重讲刑事立法司法。


(1)材料一中的“政治纲领”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其空想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2)材料二中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施政建议有何特点?这与材料一的施政纲领在经济主张上有何区别?
2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作出的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3 . 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盂加拉,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续发生。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材料三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摘编自爱德华·布朗《1905-1909年波斯革命》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 . 古代美洲文明
(1)代表
文明表现
玛雅
文明
①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
②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
③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④发明文字,用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阿兹特
克文明
①政治统治: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
②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印加
文明
①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②统治: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2)特点

材料   印第安人认为,整个世界都由各种各样的神统治,他们必须小心侍奉这些神灵,方能得到神对他们这些弱小生灵的保护……宗教信仰上的极度混乱状态,从侧面反映印第安人各文明之间的交往极度缺乏,加上几乎没有文字,语言杂乱,交通工具缺少,更加剧了各文明的孤立,生产力也就难以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洪《论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点》


思考:根据材料,思考古代印第安文明有何主要特点。
____
②农业生产力落后
____
____
2022-09-21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19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与美洲-纲要下-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春秋繁露》

材料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

材料三曾经有一个关于王阳明的传说,说是王到一座寺庙游玩,见一房门紧闭,好奇之下不顾客僧苦劝,执意开门。结果大惊,原来房中有位圆寂的老和尚与王之面容极其相似,身后墙上还有一首诗,写道:“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诗句:“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阳水底天;闲依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中华读书网

材料四陆九渊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宋明理学》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

(2)据材料二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

(3)材料三中的传说是否具有历史研究价值?为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

(5)据材料一、二、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2018-03-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三轮考前技能篇第2课非选择题解题技巧练习题
6 . 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 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④ 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

材料三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

请回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归纳30年代大危机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面对材料一、二的情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胡佛政府的政策有何不同?

(4)材料三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

2018-09-1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44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政治为道德的延伸,参政是道德精英——儒生、君子的特权;所以当20世纪初引进西方新政治体制势在必行时,在未经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分子中,“共和”显然比“民主”更有市场……1900年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出现了,这些受新式教育培育出来的新青年,不再属于绅士阶层。在他们看来,推翻帝制之后仍然由绅士阶层垄断政治和文化是不可接受的。故当民初共和政治面临危机之时,新知识分子立即发起批判绅士阶层和儒家伦理的新文化运动,从此成为中国政治舞台的主角。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2)材料二中所说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何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9 . 人类的文明从其发生之时起,就是多元的;多元之间的接触、碰撞和相互吸收是个极其漫长、复杂的过程,是各种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内……西方都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然而西欧的这种不发达较之中国的发达反而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西欧人却恰恰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他们渴望学习,并积极创造。他们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并将其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致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成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这一转变的先锋和受惠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说明“古代中国的发达反过来成为抑制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简述中世纪西欧人“拿来了中国的文明,竭尽全力发展它们”的具体事例。

材料二   “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何)必强分夷夏。”“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统属之道也。”

——郑观应《易言·公法》


(2)材料二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当时西方文明发展的主要表现。

材料三   各个领域的许多研究者都能运用这种方法,即通过观察一种现象所产生的其他现象来认识主要的现象,但这决不表明他们都采用了相同的方法。

——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


(3)用材料三中的方法分析材料二的现象在中国19世纪末所产生的其他历史现象,并指出这些历史现象体现出来的共同特点。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材料中,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共中央对此有何基本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