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是从《元史·地理》所记载的相关数据中整理的元代人口统计(单位:户)。影响图中人口户数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耕地数量多少B.民族关系好坏C.生产力水平高低D.国家是否统一
2 . 1890年朝鲜对外贸易额激增,仁川港的棉线进口量约为9万磅,其中75%来自孟买; 生丝进口量为5万磅,其中75%来自中国。 这一现象表明(     
A.印度主导朝鲜对外贸易B.朝鲜纺织业依赖外部市场
C.中印生产方式差异明显D.朝鲜对外贸易逆差较严重
2024-01-1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
4 . 19世纪后期,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工人阶级逐渐获得了政治选举权,改良主义也成为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破产B.工人阶级缺乏斗争意识
C.工业革命限制工人运动D.政治改革缓和阶级矛盾
2023-09-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854年,一支美国海军中队第三次“叩关”日本,舰队司令佩里与幕府将军签订了《神奈川条约》,日本向美国船只开放下田和函馆两个港口。此后,日本的外贸总额从1859年不到200万美元,到7年后超过了2800万美元。材料表明当时日本(     
A.幕府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民族危机推动本国经济转型D.从此成为列强扩张主要目标
2023-09-05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下列图示主题为:15至18世纪大西洋地区奴隶、蔗糖和工业品贸易的起点与终点。对此理解和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差异是三角贸易形成的根源B.美洲糖业出口优势基于市场竞争
C.殖民扩张加快了非洲工业化进程D.欧洲占据大西洋贸易圈绝对优势
2023-09-05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07年,意大利人阿·劳罗来到中国上海,先是经营影片放映,后来开始进行拍摄活动。1908年3月,他在上海拍摄新闻短片《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这是上海由外国人拍摄的最早的一部新闻纪录影片。由此可见,当时上海(       

A.市民生活受到西方文化影响B.是外商的竞相投资地
C.看电影成为大众娱乐的主流D.是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6月,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他在文中明确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未来的中国在外交方面只能实行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的方针,新中国争取国际承认,争取国际支持,只能面向社会主义国家,其他道路是没有的。

——摘编自于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材料二   自美国总统尼克松成功访华以来,包括美国总统福特、美国国务卿万斯等多名美国高官也顺利访华,美国政府一再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然而由于中美没有建交,“台湾当局”在华盛顿依然保有官方的外交机构,中国政府拒绝了美方的邀请。经过中美双方多年的努力,美台断交,中美建交,这为中国领导人访美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背景下,邓小平受邀访美,成为第一位正式访问美国的中国领导人,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改变了过去双方相对隐秘的交往方式,中美之间在政治、经贸、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全面合作,中美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摘编自向东洋《论19721982年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外交上只能实行“一边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的影响。
9 . 在13世纪以后,中东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宫廷画中均能在显要位置看到中国瓷器的地位。同样,从16世纪开始,在欧洲许多油画作品中也能看到瓷器的影子。这说明以瓷器为载体的海外贸易(     
A.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B.使中国成为近代世界贸易中心
C.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D.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10 . 明清时期,下南洋的民众大部分都是下层民众,许多普通手工业者依靠技术在南洋谋生,他们把中国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带到南洋各个国家;一些国家还通过这些华人学习到了栽种白菜、韭菜、荔枝等蔬菜水果技术。由此可见,下南洋(     
A.缓解了中国国内的人口压力B.推动了全球市场的形成
C.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的变化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