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2-23高一上·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适中(0.65) |
1 . 选官:科举制历代选官制度
时期商周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
选官方式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依照标准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门第考试

(2)科举制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____   
②有利于____的加强
③提高官员的____                       
④有利于____的流动,扩大了____的基础
消极影响
①严重____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____学问,阻碍了____的新发展
(3)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越来越____
2022-08-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必背知识清单(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汉两朝均定鼎西北长安,漕粮多半取之于关中和山东这两个地区,漕运方向大致为东西向。这一时期,漕运属临时性的粮食运输,主要用于军事。唐代关中“所出不足养给京师,备水旱”。故唐代渐以转漕东南之粟为主,漕运基本形成了一套制度,其体系已渐趋形成。

北宋漕粮基本上都用于军事和朝官俸禄。北宋以汴河所运漕粮最多,漕运的方向完全转变为东南西北向。元代以后,政治中心主要在北方,漕运转为南北方向。明清两代,漕运制度进一步完善,朝廷已经十分重视对于漕粮的利用,将漕粮用于地方军饷和仓储、平抑粮价、赈灾备荒等方面。

材料二在中国古代,水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往来便捷、承载量大以及便于长距离运输。这便决定了在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在远距离分立南北的格局下,借用水道运输漕粮成了朝廷不二的选择。……明清两代,自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南粮北运皆通过走运河水道完成。巨量的漕粮通过运河运输,本身就意味着运河具备的运输条件、能力和优势。应该说,明清时期的运河已经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性能。也正是这种性能,促成了运河经济带的形成。运河经济带不仅在于沟通南北,更重要的是这个经济带成为元明清时期最具活力、最有生机并最有辐射影响力的区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昊琦《南漕北运:中国古代漕运转向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清漕运发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古代漕运不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漕运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