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3 道试题
1 . 1830—1850年,伦敦人口增长至将近100万,公共马车增至1300辆,出租马车更是增至2500辆,不少市民“对着拥挤的街道和拥堵的马路惊慌失措”。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推进C.城市建设的滞后D.交通工具的变革
2 . 如表为16—17世纪有关经纬度测定的大事年表。由此可知(     
时间国家事迹
16世纪末西班牙费利佩三世悬赏1万克劳银币给任何能比过去航行测速器更好的测定方位法
17世纪前期荷兰国王提供3万佛罗林付给确立远海航行中经纬度的发明者
17世纪后期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建立了格林尼治天文台,特别指定皇家天文学家弗莱姆斯蒂德要用天文观测方法来确定经纬度
A.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是必然的B.专制王权助推新航路的开辟
C.国家力量主导科学革命进程D.殖民扩张激发航海技术创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武装起义胜利后的第二天,列宁亲自起草《土地法令草案》,并领导全俄工兵代表苏 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土地法令》。该法令文本中还附有一份以242份地方农民委托 书为基础而拟定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该委托书提出, 一切土地“成为全民财产并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 “土地应当平均使用”。

——摘编自俞良早《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

材料二   1927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通过了加快农 业集体化的决议,确定了农民自愿参加集体化的原则。1937年年底.93%的农户已经加入 集体农庄,集体化的耕地面积达99.1%。随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和哈尔科夫拖拉机 制造厂等先后投产,到1937年,36万6千多台拖拉机被农民们迎入集体农庄。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谷物收割与播种的43%和56%、秋耕的71%、翻种的83%均是以祝械化完成的。1928—1937年,苏联商品粮占粮食总产量比例成倍增加。然而,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左”倾冒进倾向和消灭富农运动,侵害了农民的利益。

——摘编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历史》(纪录片文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俄《土地法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4 . 番薯在日语中被称为“芋”,17世纪末由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带到日本。萨摩的藩主在鹿儿岛种植番薯,将其称为“唐芋”。后来日本人还用番薯制作烧酒,即“萨摩白波”。这可用于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欧洲作物品种得到广泛传播
C.亚洲饥饿问题得到有效缓解D.物种的交流丰富了饮食结构
5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一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之间的核力量形成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均势。这有利于(     
A.避免大规模战争的爆发B.减少美苏之间的利益冲突
C.维护两极格局的对称性D.增强凡尔赛体系的稳定性
6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各大公司在“联合起来对付美国巨人”口号下,签订合作协定,同美国资本展开竞争。联邦德国资本积极打入美国市场,报纸鼓吹“真正的伙伴关系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必须“加强德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来对付美国的挑战”。这反映出(     
A.德美外交关系的恶化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C.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并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巴西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一战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为获取高额利润和垄断资源,不断地增加对殖民地的投资。在越南,19241929年,法国私人投资达40亿法郎。1919年美国在拉美的总投资为24亿美元,1929年增加到37亿美元。亚非拉的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逐渐兴起民族民主运动高潮。

——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和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其对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8 . 从20世纪80年代起,英国政府推行所谓的工作福利计划,让失业者去做指定的工作或参加培训,而不是坐在家里领补助。最初这一原则只适用于16—18岁的年轻失业者,1993年梅杰首相宣布要扩大其适用范围。这些举措意在(     
A.解决严重的“滞胀”危机B.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通过西地中海港口的开普航线取代了通过东地中海港口的古老贸易路线,取代时间并不是在15世纪葡萄牙人到达印度,而是在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新型商业组织冲击欧洲贸易格局B.传统商路贸易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C.葡萄牙海上霸权遭到英荷的抵制D.新航路开辟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
2024-05-31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执政时期走向辉煌。他大肆进行军事征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当上皇帝后,大流士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从法律上稳固统治,编纂法典,修订各地原有法律。然而,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希波战争中波斯的败北,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出现颓势。与此同时,帝国内部诸行省起兵反抗,要求摆脱统治。公元前330年,波斯为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所灭。

——摘编自王春来《曾经辉煌的帝国古波斯文明之谜(2)》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东部地中海地区,多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发祥地,又经希腊化时代文化的长期浸润。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统治下进入“黄金时期”。查士丁尼发动了多场战争,获得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领土。查士丁尼即位之初,着手编纂法典,其法典的核心是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但连年征战使国力耗竭,民穷财尽。到7世纪末,北非的拜占庭控制地区也尽数落于穆斯林之手。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拜占庭帝国在亚洲的大部领地尽失。在欧洲,能控制的地盘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和一些希腊城市及其毗邻地区。1342年,发生“吉洛特”(希腊语意为“人民之友”)起义。1453年春,奥斯曼帝国围攻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帝国至此完全覆灭。拜占庭以其昌盛的文化和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不仅影响了东欧,也向西欧传输了古典学术遗产和罗马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鼎盛时期的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走向灭亡的相同因素,并说明拜占庭帝国在文化方面产生的历史影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