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11 道试题
1 .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其很多墓葬为西周早中期。在这些墓葬中,随葬兵器数量多、等级高、延续时间长,至少是西周时期诸侯等级的。但文献记载同时期周王室在该地区没有分封诸侯。这一发现(       
A.说明先秦文献记载都需经考古验证B.反映了西周前期对外战争的频繁
C.利于研究西周王畿地区的统治方式D.表明西周前期分封制度尚未成熟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国初年,随着皇城墙被拆除,封闭的皇城被改造成了人人可以自由通行的开放空间,皇家坛庙园林也陆续开放为公园。1915年,北洋政府对正阳门瓮城进行改造,同年,展修京都环城铁路工程如期竣工,次年正式通车。这些市政工程便利了城市交通,促使北京的城市功能和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957年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草案)》提出,北京要建设为现代化的大工业基地,对旧城改造的力度也要加大。在此背景下,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和圆明园等多处公园相继建成或开放。进入1960年代,“先生产、后生活”指导思想的延续,导致北京出现了基础设施缺口极大、违章建筑涌现、房屋居住条件变差、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相继推行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带动旧城有机更新、商业开发带动危改等新方法,同时颁布了相关鼓励配套政策。这些新方法新政策高效推动了城市更新的实施,短时间内补充了生活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了城市功能与布局,也建设了一批国际化高品质功能区,为北京的财政收益和居民生活改善带来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马红杰《北京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和政策演变》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北京城市建设”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03年10月,德国议会通过《2010议程》,该法案规定失业者的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时间从32个月减少到12~18个月,将过去免费就医改成每次看病交费10欧元,住院治疗费及药费个人要承担10%,非处方药的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这一方案有助于(     
A.减轻政府财政负担B.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C.推动基层治理发展D.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7日内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17世纪早期,法国图卢兹的农民开始种植高产的玉米。到1674年左右,玉米被大量用来饲养牲畜,由此剩余的小麦被农民们拿去市场出售,当地粮食交易规模扩大。由此可推知,玉米的传播(     
A.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发展B.扩大了法国的耕地面积
C.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D.加剧了价格革命的冲击
7日内更新 | 21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宋朝,竹纸和楮纸大放异彩,克服了以往纸张的某些缺陷,竹纸更是被誉为造纸史的新纪元。楮纸在官用纸上占据主导地位,如赦纸、札纸、纸币、抄引等皆由楮纸制成。竹纸因轻、薄、耐久、白皙、价廉等特点取代藤麻纸,在书法、绘画、印书等用途上熠熠生辉。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阶层的崛起B.造纸技术得到发展C.科举制度的兴盛D.雕版印刷术的普及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史记》记载,秦朝“凡为吏,皆有吏书”。秦朝吏书主要包括:官吏在平时工作中所记录下来的公文;向上级汇报工作所写下的报告;有关国家大事和社会现象的记录。这些均被当作官吏考核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秦朝(     
A.官吏职业素养较高B.官员施政有章可循
C.文书制度尊君抑臣D.吏治管理比较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就已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学五大核心理论——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形神学说和天人学说,均肇始于此书。西方近代医学在整体系统思维方面远不及中国,中国医学不仅认为健康需要身、心、社会三者的统一、还特别强调天人之际即机体与整个宇宙大系统之间的和谐。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中医学在诊断学和内、外、妇、儿、针灸等各临床学科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东汉张仲景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疗“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对中国16世纪以前的本草之学的集大成著作。全书52卷,记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2幅,载有药方11096个。李时珍在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分类的基础上,依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分为62类。而且每药首标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此后依集解、释疑、正误、气味、主治、附方为序,次第展开。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的一部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在海外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证明,“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

——摘编自王锦贵主编《中国文化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医学的特点,概括指出中医学与中药学的主要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本草纲目》对中国传统中药学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表为1898—1937年石家庄人口的变化。这种变化可用来说明(     
人口概况资料来源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获鹿县官署对所属境内的在城及四关、四乡五路198村的男女老幼进行了一次详细的人口调查统计。其中,石家庄村共93户,男女老幼共532人,较全县的‘村均人口数’要少138.17人”《获鹿县志》
“1903年,京汉铁路振头(石家庄)车站建成时,只有十几名员工和路警。随着正太铁路的建成,到1907年,共有铁路员工约2500人”“到1937年事变前的调查,石家庄总人口为63156人”《铁路与近代石家庄社会变迁》
A.石家庄发展为全国铁路交通中心B.近代交通变革引发社会变迁
C.交通进步改变了居民的生活观念D.中国铁路事业从石家庄起步
7日内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9 . 丝绸是中华文明创新性成就之一、河南郑州荥阳青台遗址出土了距今5300年的丝织品残片,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单衣重不到100克,堪称奇迹。据此可推知(     
A.丝织业发源于中原大地B.湖南较早采取家庭式劳作
C.汉代时创新了纺织工具D.北方丝织业长期领先南方
7日内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英国法律的部分摘要。这反映出当时英国法律(       
方法摘要
热铁法由被告手执烧红的热铁向前走一段距离,一般为九步;之后,当众将伤口包扎,三天后检验其伤势,如无溃烂即宣告无罪
热水法与热铁法相似,只是将热铁换成了沸水
冷水法将被告半捆并投入水池,若下沉则表示神灵接受他,即告无罪
A.以事实为审判的依据B.注重程序公正
C.具有原始非理性色彩D.刑罚较为残酷
2024-06-1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