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监督。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设转运使(管财政)、提点(管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除安抚使用武人皆用文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 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等,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 它的焦点在宋代。……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地方官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的观点,结合所学写出相关的史实。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夏季宁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有学者将部分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特色归纳为下表,据此推断,表中①②③分别是(     
国家特色
坚持“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建立起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淘汰了绝对君主制,开创了兼有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三大要素的新政体。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通过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彻底摧毁了封建制度。
A.英、日、德B.意、俄、英C.美、德、法D.美、英、法
2023-04-21更新 | 1035次组卷 | 2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宗元,唐中叶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加重视教育实践,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明道”“行道”的君子,也就是要培养具有“生人之意”的志向,就是不断地去学习圣人之道,以培养能施以仁心、仁政,能够辅时及物、济世安民的封建治术人才。他和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提倡“文以明道”,主张写文章要有思想内容,反对形式主义文风。“文以明道”思想的提出和实践,对扭转形式主义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柳宗元把传统的经学教育内容从儒家经典扩大到了百家之言乃至浮图。他主张既要“邃于经书”,又要“博取诸史群子”,即既要深入钻研儒家经典,又要认真研习诸子百家之书。这是唐朝时期“重振儒术、兼容佛道”的文教政策在其教育思想上的体现。

——摘编自何明明《浅析柳宗元及其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柳宗元思想的影响。
2024-05-14更新 | 33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通道争夺战爆发后,英国在为大规模的运输队实行护航的同时,对德国舰队进行远程封锁,阻止其从英国和挪威之间的水道突入大西洋。由于英国在海军实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德国海军只能依靠潜艇部队破坏海上交通线来打击英国。1940年德国占领挪威后,德国海军打破了原有的地缘困境,致使英国损失大大增加。194112月德国对美宣战,战争范围扩大到北美东海岸。19435月以后,由于盟军反潜技术上的突破,德国潜艇的损失数量激增。同时,苏联红军在东线节节胜利,德国空军在西线已所剩无几,英国空军便着重对出航中的德国潜艇展开海空猎杀。德国海军司令邓尼茨抱怨:“在现代海战中,德国潜艇得不到航空兵的支援,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争夺战最终以英美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权而告终。

——摘编自田原、胡红伟《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概述》

(1)根据材料,概括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德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赢得大西洋海上战略通道争夺战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2022-12-14更新 | 58次组卷 | 61卷引用:2015届宁夏区固原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二次综合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

——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7 .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汉代洛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清代苏州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

——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

——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