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再次涌现出了“下海”热潮,当年辞官下海者达12万人,甚至《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这一“热潮”
A.表明改革由农村转向了城市B.印证了思想解放的巨大推力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推动了个体工商业的合法化
2 . 据统计,1937年,我国重工业资本在整个工业资本中仅占9.2%;到1942年,国统区的重工业在其工业资本中已占78.86%。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国民政府
A.合理调整工业结构B.将工业建设纳入战争轨道
C.充分利用外来援助D.鼓励民族资本投资重工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史记·周本纪》载,周文王时期,虞国和芮国因为边界纠纷而派使臣请周文王仲裁。等使臣到了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说完匆忙回国并互相让出了曾经争夺的土地。当时作者这样描述旨在
A.褒扬周文王的德行B.揭示儒家的政治理想
C.警示后世的统治者D.美化先秦的治国模式
2022-03-05更新 | 88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08)历史试题
4 .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爆发,并迅速发展到直隶,在进入京津地区以后,引起全国范围内的强烈反响。在长城内外、黄河中下游、长江两岸、两广、西北和西南的边远地区,都有反帝活动与义和团相呼应。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B.中西方之间矛盾十分尖锐
C.反帝反封建顺应时代潮流D.中国社会矛盾已趋于汇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开元年间,唐朝达到盛世,但从均田制等制度层面看,也开启了衰败的肇端。《新唐书·食货志二》指出:“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宋人刘怒认为:“魏、齐、周、隋,兵革不息,农民少而旷土多,故均田之制存。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文。”唐朝官员队伍增长速度又特别快,贞观初期朝廷正式官员仅643人,到开元时已增至18000多人,天宝年间,均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

——摘编自陈忠海《唐朝均田制的兴与衰》

材料二:通过对上一阶段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总结,中共“六大”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决议案》以及《农民问题决议案》,对1927年11月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来实施的“没收一切土地”政策进行了改变,进一步制定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只“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摒弃了1930年以前共产国际的意见和苏联“土地国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将“土地国有”发展为“土地农有”,经过各根据地的实践,最终于1931年春解决了地权问题,标志着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初步形成。这条路线可概括为“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黎林烽《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均田制崩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1年土地路线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土地政策对当代制定土地政策的启示。
6 . 明清之际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把学术研究范围从儒家经典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文化领域,或以复兴古学(经学)为已任;或独辟蹊径,开诸子学研究新风气;或探究“切用于世”的学问;或会通西学,倾心于“质(物质)测(实测)之学”的研究。他们的研究(     
A.呈现出崇实舍虚的新风尚B.促使正统思想发生改变
C.深受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D.批判和否定了孔孟儒学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2年,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回国后,进行了宣讲,代表团成员杨金龙讲道:“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经过宣传,他所在的村庄120户组成了11个互助组﹐占全村总户数的50.6%。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
A.是中苏友好合作的产物B.得到了全国农民的支持
C.在全国范围掀起了高潮D.得到了苏联的物质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教案是指近代中国民众采取暴力行动反对外国教会传教的事件。从1896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近150起,相当于前20年发生的教案总和,这一现象反映了
A.清政府失去统治合法性B.义和团运动已深入人心
C.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D.中外民族矛盾尖锐激化
10 . 《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该规定
A.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是对启蒙思想的实践
C.是国王与教会冲突的产物D.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
2022-01-21更新 | 40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模拟(08)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