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749),生活在高宗、武后、玄宗年代。《贞观政要》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几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以下是《贞观政要》目录摘编



(1)根据材料,判断《贞观政要》对研究唐代贞观年间历史的史料价值。
(2)如果你是生活在贞观年间的唐朝大臣,请向唐太宗李世民就“为君之道”提出至少四条合理建议。
2022-09-21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甲骨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

材料二 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做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

——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


(1)分别指出甲骨文和《史记》的史料类型。
(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
2022-09-20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3 . [强化史料实证能力]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根据材料一,归纳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因素。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摘编自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 .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   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   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2019-06-10更新 | 2241次组卷 | 20卷引用: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根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判断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史料实证”的是
A.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重大贡献
C.《金史》中提到“火炮”,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
D.指南针传入西方,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6 . 唐长孺先生在《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中认为,桃花源隐喻的是躲避赋役的农民在豪强率领下逃入山林脱离政府控制的情况,而“桃花源”中土地实际上被豪强占据,随其逃入的农民成为豪强的依附性人口。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说明历史问题
B.历史研究应该得到文学作品印证
C.《桃花源记》体现了东晋社会矛盾与生产关系
D.《桃花源记》是研究东晋社会经济的一手史料
7 . 辽宋夏金时期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辽人自称炎黄子孙,并不否认宋人也是炎黄子孙。……第二,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具有“南朝”和“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认识……第三,袭用“中原”即“中国”、“九州”即“中国”的理念,以为自己部分进入中原地区且在“九州”中国之内,应该属于中.国,同时,也承认宋朝在“九州”之内,也是“中国”。……金人进入中原以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他们认为金、宋都是“中国”

材料二   2003年,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平安地乡阿汉土村宋家梁屯北山辽墓出土了《永清公主墓志》,其碑文记载说“盖国家系轩辕皇帝之后”,轩辕即黄帝。

——以上材料均摘自赵永春《“中国多元--体”与辽金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辽人、金人“中国观”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说明材料二所载墓志对研究材料一中辽人“中国观”的价值。
8 . 古语有之:“顺乎天,应乎人!”其实问题的指向端在于“民生”二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引自《墨子》

材料二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人物理论思考
毛泽东“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邓小平“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

——引自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2)从“观百姓”“存百姓”到“谋幸福”,从家天下到天下为公,一以贯之地体现了中华优秀政治文化中民生理念的价值立场和家国观的历史跃升。阅读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从“存百姓”之“存”的立场出发,以唐太宗为例,分析指出唐前期在土地制度层面践行“存百姓”的举措与具体内涵。②从“谋幸福”的视角分析,分别说明毛泽东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做的探索与实践,以及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2020-11-11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9 . 1004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规定:“辽宋结为兄弟之国:宋方每年向辽提供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于边境开展互市贸易。”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看,其价值在于
A.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安定B.导致北宋统治危机加重
C.辽获得财富有利经济发展D.促进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2021-02-10更新 | 667次组卷 | 31卷引用:第五单元辽宋夏金元的统治与民族关系-2023届山东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2016-11-27更新 | 223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日照青山学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练习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