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中华民国成立后,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列强转让中国山东主权给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一个接一个;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卖国,丑剧一幕接着一幕。这使得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抛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新方案。这些史事可用于说明(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符合社会需求B.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
C.三民主义的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D.辛亥革命阻碍社会进步
2 . 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唐朝这些政策调整﹐旨在(     
A.实现国家权力的相互制约B.有效发挥三省职能与作用
C.解决中枢机构之间的矛盾D.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2-09-02更新 | 85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世纪某一时期,国际社会面临以下主要问题。在此形势下(       
○如何在国际政治中协调相互关系,通过合作谋求发展并巩固独立;
○如何在世界性和地区性事物中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在大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中表达中小国家的需求,维护中小国家的利益;
○如何继续推进民族解放运动,壮大“第三世界”的力量。
A.亚非会议召开B.联合国成立C.不结盟运动诞生D.区域集团化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维新运动期间主权及权利观念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897至1900年间,与主权相关的词汇在中文文献中开始大量出现,其中,“主权”出现400多次,“自主之权”300多次,“国权”400多次。这反映出该时期(     
A.民主思想深入人心B.民众赞同政体改革
C.民族意识不断增强D.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24年,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仪式,孙中山首先致演讲词,演说基本思想是鼓励学生践行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演讲结束后,全体师生先后向党旗、校总理行三鞠躬礼。最后,胡汉民宣读总理训词,训词按照严格的古文四字体模式规定了国民党建军宗旨。典礼仪式的举行(     
A.意在动员师生承担救国救民责任B.极大地增强了全体士兵的战斗力
C.有利于调动民众支持革命的热情D.使国民党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强化
6 . 下表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看法,据此可知当时(     
领导人观点
毛泽东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口就稳定了
周恩来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轻工业的原料,输出的产品,现在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
刘少奇农村也是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不能都拿到国外,必须拿到农村,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

A.中央重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国内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阻力
C.政府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D.政府注重激发公社生产积极性
7 . 据目前所见材料,商代公卿大致有22位,其中姓氏可考的有19位,与商王同姓的公卿与异姓的公卿占比(如图)。这可用来说明,商代(     
A.政权结构在形式上较为紧密B.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初步形成
C.家国同构的政治特征不明显D.商王注意协调贵族集团利益
8 . 公元前430年,一场瘟疫席卷雅典。雅典居民在疾病爆发初期就积极自救,但由于老城区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分布比较散乱,疾病防控难度很大,最终导致近1/4的居民死亡.由此可知,造成瘟疫难控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布局不合理B.防控措施不科学
C.民主政治影响抉策效率D.公共活动助涨疫情扩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印度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在中国初传,主要是作为信仰和方术(旧时指医、卜、星、相、炼丹等技术)流行于民间的。佛教被广大知识分子所接受,是从两晋(公元265年至316年为西晋,公元317年至420年为东晋)时期开始的。知识分子特别感兴趣的是佛教的思想理论,尤其是佛教提出的一些中国传统学术较少研究的理论问题。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几乎遍及整个中国。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传教士利玛窦与一行人来到中国广东,他们自称是来自印度的僧人;在知府王磐收到铃铛等礼物后,允许他们留在肇庆。利玛窦是一位博学的传教士,喜欢结交朋友。他随身带着自鸣钟、菱角镜、山海全图,吸引了不少人观看。马礼逊是拉开晚清新一轮西学东渐序幕的第一人。18079月,马礼逊抵达澳门,然后进入广州。当时,中国海禁未开,仍然禁止西人传教,马礼逊只能先隐匿于广州的美国商馆。不久,他有了合法身份,有了稳定收入,还结婚成了家。此后,直至1834年逝世,马礼逊一直在广州、澳门及南洋各地进行传教活动。

——摘编自张明、于井尧《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并逐渐普及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马礼逊来中国传教的中外背景。如何评价这些传教士的传教活动?
10 . 有学者说,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 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 再局限于村庄。由此可知,自行车的推广(     
A.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B.促进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体现了物质生活的时尚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