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7-1978年,广州的国有商业企业进行了以下改革:努力提高业务和技术素质,加强内部管理,落实按劳分配政策,恢复早市夜市,提高服务质量等。这些改革
A.推动了对外开放局面形成B.受到国家政策的直接影响
C.深化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D.活跃了社会商贸流通市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帝王的奉老之举,是对鲜卑早期的“贵少贱老”习俗的变革。孝文帝即位后养老抚恤的对象,除了高龄老者还包括“鳏寡孤独”之人。479年,“诏宫人年老及疾病者,免也”。480年,诏会“京师耆老、赐锦彩、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487年,诏曰“孟冬十月,民闲岁隙……推贤而长者,教其里人,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失和、妻柔”。493年,孝文帝出巡车驾至肆州、并州,首次对庶民年长者赐爵。为此还逐渐明确了赐予爵号的等级与年龄。考虑到年老体弱需要家人的照顾,对应出现了减免或减轻本人及子女的力役、刑罚等诏令。先秦两汉均有赐“几杖”以示殊荣之礼。496年,孝文帝诏京畿内年高老者赐予鸠杖。与汉化革新措施伴随的“奉老恤贫”之举,客观上使华夏文化礼仪得以流传至北方。

——摘编自王洁《践行与传承:北魏孝文帝之“奉老恤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奉老恤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奉老恤贫”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科举出身的士大夫大多出身寒微,缺乏家族的基础,也没有世袭的凭借,流动性很大,与世袭的皇室相比,自然显得微弱无力,不得不特别推尊皇帝。这一现象表明
A.科举制度施行淡化了等级观念B.基层政权向社会下层民众开放
C.社会流动加速有利于君权加强D.选官和用人制度实现公平公正
4 . 1992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一个以加速沿海、沿江、沿边(重点发展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云南和广西的边境地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交流)、沿路(连云港至新疆阿拉山口)区域发展为重点的“四沿”战略。这一战略决策有利于(       
A.改善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B.迈出实施外向型经济战略第一步
C.推动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的确立D.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普遍共识
2022-04-27更新 | 288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校际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不仅反对旧文学形式上的“雕琢”等毛病,而且着重地反对了“黑幕层张、垢污深积’的封建思想内容,他把文学革命当作“开发文明”、改变“国民性”并借以“革新政治”的“利器”。材料说明“文学革命”
A.反对旧文学的形式B.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C.将斗争矛头对准封建主义D.目的在于显文学价值
6 . 根据1875年法国宪法的规定,总统不仅拥有全部行政权,而且拥有部分立法权和司法权。议会不能因政策分歧罢免总统,但总统却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这说明,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议会和政府互相制约
C.议会须对总统负责D.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戏剧《阿卡奈人》的开幕一场中,来自乡村的迪卡约波利斯抱怨道:“我厌烦透了城市,渴望回到我的村庄。啊!我的村庄。我们那里没有这种木炭的买卖,也没有油和醋的买卖。甚至从来不会说买卖这个词!”由此可知,古希腊城邦
A.戏剧艺术广受欢迎B.存在城乡发展差异
C.鼓励进行公共演说D.对农民的剥削沉重
2022-03-06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839年8月10日,英国在华报纸《广州周报》载文称,“走入了危机的英中关系需要英国内阁动用其所有的智慧和胆量”……中国有权“根绝一种不道德的走私,将国家从一种巨大的邪恶中拯救出来”,但所采用的手段令英国不能容忍。该评论意在
A.鼓动英国发动侵华战争B.指责清政府的销烟活动
C.建议英国扩大对华贸易D.阐明中英关系的重要性
2022-03-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12年1月5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陆军服制,其中规定:“军衣军帽,无分阶级,一律黄色;惟肩章领章及袖口,则按照阶级,分为五色。”该陆军服制的颁布
A.宣传了民主宪政观念B.顺应了革命发展的需要
C.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D.推动了民间服饰的变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5年冬,国民政府开始大规模构筑国防工事。1936年,军政部重新拟定兵役法规,设立师团管区掌管征兵事宜。1936年7月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前后,南京国民政府以整编军队为核加快推进备战建设,与此同时,许多重要的铁路和公路建设也在这几年内完工。这些举措
A.为全国抗战提供了有利条件B.体现了国民党誓死抗战的决心
C.直接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D.得到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