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5 道试题
1 . 春秋初期,管仲曾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至春秋战国之际,北方白狄族建立了中山国(今河北一带),其君主不仅崇尚“贵义重礼”“崇德尚道”的伦理观念,还仿照周王朝建立了一套礼乐制度,并严格遵循。这些史实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凸显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C.华夏认同意识的产生与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2 . 1948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和平时期向全世界开展心理宣传。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署长直接由总统任命,广播台、电视台与美国政府的秘密合作增多,文艺汇演、艺术展览和博览会被赋予更多的政治功能。美国的上述举措(     
A.扩大了政府的行政职能B.抚慰了战争造成的心理创伤
C.推动了冷战局面的发展D.打破了三权分立体系的平衡
3 . “除纺织业外,金属加工业算是英国工业的主要部门了……这里很快就采用了蒸汽力,再加上实行了分工,结果使金属制品的生产费用降低了3/4。同时,从1800年到1835年,(金属制品的)输出量增加了3倍。”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A.重工业发展进步明显B.科技与生产结合紧密
C.工业化以出口为导向D.生产组织的形式多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时,清军装备了从欧洲进口和中国军工企业仿制的先进后膛枪炮,其中淮军装备最为精良,全部装备了毛瑟枪,另外还有当时最新式的速射炮和13响连发枪(重机枪的前身);清军的许多军官都接受过军校培训,弹药也很充足,一场战役打下来所消耗的子弹、炮弹往往比日本人多得多。倒是日本人往往因为弹药耗尽而撤退。清朝拥有铁甲舰5艘,日本3艘。定远、镇远两舰的排水量,都比日本最大的舰只还大一倍,日舰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也只及中国的一半。中国的主力舰平均中弹100多发还能安然返回,而日舰平国均中弹十几发就被打成重伤,甚至有两艘舰船在拖回途中沉没了。英国某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19世纪后半期)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

——摘编自戚其章《甲午战争史》《晚清海军兴衰史》等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惨败的结局,使光绪皇帝痛感“若不变法图强,社稷难资保守”,而作为知识分子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则掀起“公车上书”运动,要求清廷拒和、练兵、迁都、变法。状元张骞则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另一方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运动亦展开,他在《马关条约》签订前的1895年2月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政体。

——摘编自孙克复、关捷《甲午中日陆战史》

材料三   《马关条约》成为列强“进一步掠夺物资财富来发展它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当时日本财政界名人井上曾说过:“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厅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八千万日元。因此,三亿五千万日元巨款流入国内,在朝在野的人都认为是无尽的财富。国营也好,私营也好,在国外创办工厂,各方面都因此实行大大的扩张了。”

——摘编自[日]石井宽治《日本的对外战略(1853~1937年):帝国主义思想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清朝军事力量的观点并加以评价。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关条约》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的表现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5 . 如表所示为1783年6月8日华盛顿发表的公开信的主要内容。华盛顿发表这封信的时代背景是(        
1应该建立起一个各邦之间的不可分裂的联盟,将其置于一个联邦首脑的领导之下
2将公正置于神圣的地位,采纳一套适合和平时期的政府体制
3在合众国人民中间培养出一种和平友好的感情,这种感情足以让他们忘记彼此的地方偏见和地方政策,可以为了社会的福利牺牲他们个人的具体利益
A.中央政府缺乏权威,遭到英国殖民侵略B.美国民族意识高涨,地方自治观念淡薄
C.邦联制度成为共识,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国家体制存在弊端,社会矛盾有所激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它的胜利来自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而这种觉醒的共同内容是爱国主义。抗日战争并行着两种演变:一种是日本侵略势力从进攻到溃败的演变,另一种是中国内部(人民)力量由小变大,且统治者的势力由升高到衰落的演变。这两种演变不但过程相近,其方向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反动势力衰亡,进步势力兴起。弱的战胜强的,新的代替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决战作了准备。20世纪,世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和1718世纪世界出现的资本主义一样,表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向,它们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走向社会主义、也是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完成以后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与中国历史》


选取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两宋时期京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职业商人,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招牌、幌子向客户传递其所经营的商品范畴、特点和档次等。如《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家药铺的招牌分别为“赵太丞家”“杨家应诊”,在招牌旁边介绍了大夫特长与药品功能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市场意识较为浓厚B.商业突破时空限制
C.商家经营诚实无欺D.风俗画的写实风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雍正即位之初察觉督抚利用密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采取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二是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这反映出奏折制(     
A.导致内轻外重局面出现B.便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
C.提高了督抚的行政效率D.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2023-02-14更新 | 549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观察俄国(苏联)经济柱状图,据此可推知(       
A.苏联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B.农业集体化过程较为曲折
C.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存在D.经济危机对农业影响较大
10 . 1949年10月至1952年7月,中国各公私贸易机构同在华外国工商业者,其中主要是同英国工商业者,陆续订立了各种方式的贸易合同和加工订货合同。到1953年10月,中日之间也先后订立两个民间贸易协议。这说明当时中国(       
A.积极应对美国的经济封锁B.摒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得到部分西方国家的承认D.与日本的关系走向正常化
2023-02-1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