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世博会是历史的滤镜,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博会

时间名称举办国主题简介
1958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比利时科学、文明和人性各参展国的展示都强调了现代特色的表现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科学技术与思想理念的演绎,为以后的世博会提供了典范。由于是战后第一次世博会,各国对参展非常重视,竭尽全力在这个创意舞台争奇斗艳,各国设计建造的展馆建筑千姿百态,令人目眩。
1962西雅图21世纪博览会美国太空时代的人类本次世博会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进入宇宙。商业和工业的世界是最大的主题展区,许多参展家,如加拿大、印度、日本、瑞典、法国及阿拉伯等,以及企业如IBM公司、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福特公司,都参与了这个展区的展示。
艺术展区由全球61个著名博物馆出借的艺术品组成,包括米开朗基罗、提香、伦勃朗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东方古代艺术品、印度艺术作品等。
娱乐展区展示了各种娱乐方式,从芑蕾到拳击,从爵士乐到戏剧,应有尽有。
1964纽约世界博览会美国通过理解走向和平本次世博会因为商业气氛太浓而使参观者驻足不前。博览会展示了全世界注目的复合屏幕、座椅连动式影像式娱乐、伏兹镜头、“这是小世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示了可口可乐。到今天,可口可乐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饮料,也是美国方式最具体的代表。“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也因本届博览会而诞生。
1967蒙特利尔博览会加拿大人类与世界在“人类与世界”的主题下,共衍生了5个副主题:供给者一人类、生产者一人类、探险者一人类、创造者一人类,以及人类与音乐。世博会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马戏团到游乐场表演,丰富多彩的动物表演和杂技项目吸引了大量参观者。蒙特利尔世博会是群星闪烁的世博会,众多明星光临世博园区为参观者演出。
1968圣安东尼奥半球博览会美国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美国展览“在美国汇合”介绍了美国的移民史和移民的作用,最确切的体现了文化多元性的世博会主题思想。美国在会议中心的展览厅回顾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并对将来作了科学的展望。艺术展览中有第一次在西班牙以外地方展出的价值连城的西班牙艺术珍品。此外,还有苏联的芭蕾等表演。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六十年代世博会所体现出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并做出解释。
2023-09-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清初西藏治理

材料一 清朝的治藏政策相较于前代有了很大提高与改善,特别是在制度建设方面有很大进步。清朝重新统一西藏后,在总结前朝治藏经验和本朝治藏实践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用兵等举措,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统治。

——摘编自杨恕、曹伟《评清朝的西藏政策》

材料二 18世纪末,渐渐地清帝国掌控了西藏的地方行政,以驻藏办事大臣进行管理。与此同时,清朝皇帝自称为佛教世界的保护者,且根据《礼记》中依各自的文化特性管理不同群体的理念,清朝几乎没有实行汉化或改变西藏的地方社会。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三 清朝康乾盛世时期,总结历史经验,积极推进对西藏的治理。在治藏过程中,针对西藏地方变化发展的形势,适时调整管理办法,变革某些制度,完善某些措施,取得极大的成功。册封达赖和班禅,即是清朝治藏政策的成功表现。

——摘编自冯智《清康乾盛世册封达赖与治藏的阶段性特点评述》


(1)材料一、二对清初西藏治理的看法有何共同之处?据所学知识分析其治藏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关于清初治藏政策观点的认识。
2023-02-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5年,浙江宁波绅商最先创办了对外海商轮局和永安商轮局,得以航行沿海和内河。此后,福建、广东、广西、上海、山东、天津、吉林、湖北、湖南,以及苏州、杭州、镇江等地商轮公司或轮船局相继开办。据统计,1895~1900年间,各地先后开业的小轮船运输业约100家,加上原来的一些商轮企业,除去中途停业者外,到1900 年继续营业的约有80家,轮船约有440艘,总吨数约10 000吨。如果连同招商局和挂洋旗的华商轮船一并计算,中国所有的轮船航运业估计达480艘,总吨数约7万吨。1901~1911 年,先后创办的大中型轮船企业46个,到宣统三年底能够继续运营的有31个,这是一个跨越性的进步。这11年间新创内河轮船企业合计达405家,资本总额580多万元,轮船630余艘,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充,除去中途停闭者,到宣统三年共有500余家企业,资本约800万元,拥有小轮船900多艘,这样就大致形成了遍及。上海、长江干支流,以及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的航运网络。

——摘编自刘凝凡《近代中国航运业之演进研究》

材料二   据2004年数据统计,我国现有港口1 460个,国际海运船队为3 700多万载重吨,位列世界第五位。2002 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 700万标准箱,年增长35%。为适应集装箱快速发展的需要,政府重点加强了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设,上海、宁波、深圳等都在兴建大型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尤其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工程和长江深水航道治理工程。2002 年底,我国已与66 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海运及河运协定批准设立外商独资船务公司和集装箱运输服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120多家,70多家境外航商在我国港口开辟了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2004 年1月1日起施行的《港口法》,是我国第一部对港口事业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自实施以来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国际海上运输活动。我国鼓励国内港口及航运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现代物流改造传统运输业,拓展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苏新刚《新世纪中国航运业的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初我国航运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推动21世纪中国航运业发展的策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资本凭借条约的保护,纷纷在中国各通商口岸从事各种经贸活动。他们从向中国输出商品开始,逐步发展到输出资本和在中国设厂经营。西方列强首先选择在通商口岸从事工业投资活动,是因为这些地方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特权作后盾,从而拥有许多便利。由于西方列强在通商口岸不断设厂投资,为了配合工业生产的需要,他们相应地建立了许多的配套设施,如金融机构的建立、铁路的修筑、电力的兴建等,从而使通商口岸的工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而当时中国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买办,也选择在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投资。因为在这些地区容易获得各类生产机器、技术及原料。通商口岸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集聚效应,从而使工业集中于通商口岸的趋势不断增强。

——摘编自陈宏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其影响》

材料二   早在1935年,当华北局势日益恶化之际,蒋介石就曾感到“日本在华北似有箭在弦上,最近必有举动”,他认为西南地区的“川滇黔为中华民国复兴的根据地,只要川滇黔能够巩固无恙,一定可以战胜任何的强敌,恢复一切的失地,复兴国家”……因此,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开发大西南尚不具备条件,但基于西南地区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国民政府终于确立了以西南地区为新建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并在以后的短期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运动,将沿海工业迁至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

——摘编自吕家毅《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经济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民政府决定工业内迁的原因,并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影响经济区域分布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