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16世纪,欧洲一些上层人士的言行习惯刻意仿效古典拉丁风格;意大利创建世俗化的教育学院以传播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欧洲(       
A.市民阶级的逐渐形成B.文艺复兴的扩展
C.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D.封建城市的兴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   …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

——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

材料二   如果说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

—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
3 . 读下图,据此可知,当时(     
A.区域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B.战争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游牧与农耕文明融合加速D.区域性大国间冲突加剧
4 . 民国初年,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均被新式名词代替。父母之命、媒购之言的包办婚姻在一些城市被部分青年抵制。在河北雄县,“离婚之诉,日有所闻”。据此可知,新式习俗(     
A.已经取代旧式习俗B.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带有自由平等色彩D.不利于民国初年的政治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聚落级差”是指不同聚落之间规模及发展水平的差异。良渚文化中,余杭地区以莫角山巨型台基为中心的聚落,在礼制设施和高规格墓葬的数量与尺度上远超越其他,形成明显聚落级差,且呈现扩大化趋势。这体现了(     
A.良渚文化领先于其他文化B.早期城市的萌芽正在孕育
C.良渚文化区域性联系加强D.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学者研究,元朝书院共计有408所,除9所尚无法得知其所在地点外,其余399所分布于以下地区:江浙行省167所,江西行省80所,中书省55所,湖广行省42所,河南行省37所,陕西和四川两行省各9所。之所以出现这一格局主要是因为(     
A.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政治地位稳固
C.文化政策导向D.政治局势南稳北乱
2023-08-14更新 | 37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然而却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才真正在多元的文化观念下来认识中西或东西文化的,即认为东西文化“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人们思想进步B.有助于民族的觉醒
C.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D.开启西学东渐进程
8 . 图为北京手工业者每日工资(1921年-1925年),这侧面揭示了当时北京(     
A.军阀割据时局动荡B.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C.民族工业迎来春天D.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考古研究,发源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玉器的雕刻和装饰技术十分先进,其装饰技法在商周时期的玉器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镶嵌玉技术,也源于良渚文化。这说明(     
A.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B.华夏认同深入人心
C.良渚文化已经具备国家形态D.南北文化存在交流
10 . 他“继承了儒家的圣王理想和比较积极的道德精英政治观,编造了君权神授的理论,同时篡改了经典儒家的人本主义精神,用这样的体系来迎合大一统国家政治的需要”。“他”是(     
A.孟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朱熹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