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2020年,美国公布了中亚新战略文件,明确指出在中亚地区将加强对俄罗斯和中国的遏制;2021年,欧盟正式提出了抗衡"一带一路"倡议的"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这反映出(     
A.大国竞争对抗态势上升B.逆全球化已成为主流
C.新冷战政治格局已形成D.美欧结成稳固共同体
2022-12-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普通高中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历史试题
2 . 2009年,双11只是“光棍节”的代名词,当时天猫叫淘宝商城;2012年,淘宝商城正式更名天猫。下表是近几年双11交易额(人民币,单位元)。其反映了中国
时间2009年2010年2014年2016年2019年2020年
交易额5200万9.36亿571亿1207亿2684亿4982亿
交易状态每秒2万元74秒交易量突破1亿最高时达到每秒17.5万笔14秒突破10亿
A.消费能力呈现井喷状态B.网络信息技术飞跃发展
C.社会进步经济高速增长D.信息产业成为经济支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19年12月12日,在英国大选中,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获得了英国议会下院650个议席中的365个席位。约翰逊13日发表演说,重申将在明年(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脱欧”。这表明(     
A.英国在脱欧问题上终达成一致B.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发明显
C.英国开始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D.区域经济集团化道路曲折艰难
2021-08-21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2020年世界部分国家 GDP总量

2020 年 GDP总量
(亿美元)
2019 年 GDP总量
(亿美元)
名义增速2020 年人均 GDP (美元)人口
(万)
名次 变动
1美国209328214332-2.33%63416330090
2中国1472281434062.67%104841404330
3日本5048751488-1.94%40146125760
4德国3803038616-1.52%4573383160
5英国2711028333-4.32%4040667091
6印度2708828705-5.63%1965137860-1
7法国2598927172-4.356%3990765120
8意大利1884920051-5.99%3128860250
9加拿大1643417416-5.649%4327837971
10韩国1630916467-0.96%3149751782
11俄罗斯1473616893-12.77%10037146810
12巴西1434118771-23.60%678321142-3
13澳大利亚1359313915-2.31%5282525731
14西班牙1278213936-8.28%271324711-1
15墨西哥107621268915.19%842112779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4月公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陆上交通工具发展情况表

古代先秦,轿子产生;
秦汉,车马为陆行主要工具;
唐宋,官僚们坐轿子的风气大盛,制车技术重点由乘车转向货车;
明清,轿子成为普遍的代步工具,出现帆车、铁甲车。
近代鸦片战争前后,盛行独轮车和轿子;
1901年左右,汽车由外国侨民引进到上海;
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通车;
1920年左右,自行车成为一种新兴的代步工具普遍出现在街头;
1928年张学良聘请美国技师指导,在沈阳北大营军工厂成功仿造了美国万国牌载重汽车;
抗战时期,日本占领上海后,脚踏三轮车兴起。
现代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通车;
20世纪80年代初,公交车开始全国普及;
2019年,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通车;
截至2021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84亿辆,其中汽车2.92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603万辆,占汽车总量的2.06%。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支撑,结论不能简单重复论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中美科技合作的三个阶段简况

时间阶段特征特点总结
1972至1989年起步与发展美方主导,以对华科技支援和代培人才为主的不对称合作关系。
1989至1999年波折学术界与企业界联系愈加紧密,中方力量大为改观,成为平等的合作者。
2000至2015年深入发展中方无论在学术、产业、人才还是资金层面,都具有了足够的实力,在两国科技合作中形成“以我为主,平等互利”的新导向。

——摘编整理自陈强,刘园珍《中美科技合作历程回顾、动机比较与分歧分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确定了巩固国家安全和国防事业的科技战略,并坚持高度集中、全面规划的举国体制。1958年中苏关系破裂使得中国科技战略转向“自力更生”的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018年以来以贸易战为代表的大国对抗态势愈演愈烈,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实现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改变只有用行政资源配置办大事的理念,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我国尖端科技项目开始起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60—70年代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美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科技战略所经历的变化。指出新时代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实现了怎样的变革。
2024-0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这说明,中国同东盟的合作(     
A.致力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B.实现了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C.长期遵循“求同存异”的方针D.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4-01-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民族关系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慎重地采取了众生一体、共治天下的原则。大唐帝国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并没有把突厥迁入华夏内地散居同化,也没有把他们赶回故地,而是就地安置,“因其习俗而抚驭之”,任用突厥首领治理,朝廷不派官员,基本是自治,相当于世袭封建。唐太宗执政时的唐朝廷是多数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突厥、吐谷浑、吐、丹等)分享天下。唐太宗与异族分天下,还有更深一层考虑,“把敌国变成异族自治,留住外部监督,不留边祸,则外有制衡,内不失道”。

——摘编自邱成岭《论中国古代民族政策观——以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时期为例》

材料二1879至1885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推出若干改革措施,让教会丧失大片教育阵地,培养了大批充满爱国热情的共和派教师。“加强民族共同体团结”,如选用共和主义史家拉维斯反映爱国观点的《法国历史》作为历史课本,选用民族主义作家戴鲁菜德的《士兵之歌》作为全国中小学传唱歌曲……“公共仪式的发明”,“公共纪念碑的大规模出现”,以象征手法渲染爱国情感的作用。如玛利亚娜、三色旗、《马赛曲》等等,并附之以自由、平等、博爱的意识形态解释,强化公民们爱国意识。

——摘编自黎英亮《十九世纪欧洲民族主义思想的裂变——以法国的共和爱国主义与反共和民族主义为典型》

材料三今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习近平《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2021年2月3日至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众生一体、共治天下”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主要边疆管理机构的名称。用一句话归纳唐朝民族政策“更深一层考虑”的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法国这些现象出现的目的。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成立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简述这一制度的优势。
2023-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中共理论术语“群众路线”的来源和阐述,由此可知,“群众路线”(     )
古代文献《后汉书》:“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寄京兆许孟容书》:“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中共阐述1943年,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2021年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A.是立足传统文化的理论创新B.始终立足于人民的利益
C.是不断深化民主思想的产物D.本质上是传统儒家文化
2023-02-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