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2 . 20世纪以来,先进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他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向西方寻求真理,并力图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华文明的蜕变、改造提出纲领性设想,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突破学习西方仅仅局限于欧美资本主义文化的框框,毅然转向更为生机蓬勃的苏俄文化,“以俄为师”,以期为中华民族创造出更高远的理想。

——摘编自冯天瑜,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谁要是敢于违反这个方向,他就一定达不到目的,他就自己要碰破头的。这就是革命的中国、抗日的中国应该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内部经济关系。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1月)

材料三   某同学在学习习近平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讲话时做了如下摘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头革命先驱区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孙中山贡献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什么?这一“文化财富”形成过程有什么重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所说的“内部经济关系”指什么?这一经济关系和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
(3)依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提倡发扬辛亥革命先驱伟大精神的主要目的。
3 . 2021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全球健康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们携手并肩,坚定不移推进抗疫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共同守护人类健康美好未来!”据此可知中国政府
A.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际关系
B.通过抗疫国际合作来谋求扩大国际上的影响力
C.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D.将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首要任务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10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中,砥砺前行,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份事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27年领导南昌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934年红军主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一五计划提前完成;中共八大召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请从材料中提取3个或3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重要法宝”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地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也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50年时,整个旧大陆网络囊括了世界上大约3/4的人口。其西部边疆濒临大西洋,北部深入俄罗斯,东部边疆则位于太平洋边上。数以千计的商路将这个网络连接在一起,其中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最为突出。一条涵盖亚洲,从中国北部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地区,另一条主干线是海路。到15世纪,旧大陆网络体系的东、西两端迅速增密和强化。稍后,世界新出现另外两个相对较小的网络(大西洋贸易网和太平洋贸易网),或者说,一个可能已经存在,而另一个正在编织之中。其中,最年轻的是太平洋网络。

——编自(美)麦克尼尔《全球史(从史前到21世纪的人类网络)》

材料二   以前那种封建的或行会的工业经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随着新市场的出现而增加的需求了。工场手工业代替了这种经营方式。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各种行业组合之间的分工随着各个作坊内部的分工的出现而消失了。但是,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全球公共卫生亟待加强。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前途和未来。人类面临的所有全球性问题,任何一国想单打独斗都无法解决,必须开展全球行动、全球应对、全球合作。

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

——摘自《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的特别致辞》(2021年1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旧大陆网络”内“两条巨大的主干道”。新航路的开辟极大地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结合所学概述当时世界海路贸易出现的新态势。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以“市场”为视角说明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写出从中“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3)当下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一些国家却出现了所谓的“逆全球化”现象,结合所学,请加以举例说明。阅读材料三,归纳习近平“达沃斯议程”对话会特别致辞的核心内涵,并指出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
2022-09-04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2021年7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的视频峰会中指出:“我们要正确看待相互差异,理性处理彼此分歧,牢牢把稳中欧关系前进航向。”回顾历史,下列与中欧关系发展史实相符的包括
①20世纪50年代,同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突破
③1997年12月,“10+1”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④2014年11月,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7 . 2021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中国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遵循的原则是
A.“真、实、亲、诚”B.“五位一体”
C.“亲、诚、惠、容”D.“共商、共建、共享”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总书记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B.北伐战争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D.南昌起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建立济贫制度,以教区为单位实行救济。1911年,自由党制定《国民保险法》以缓解济贫制度带来的危机。具体做法是国家出面组织社会保障,具体操作者是各种社会团体。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很小。1946年福利覆盖范围扩大到全体国民,并由国家承担社会保障的一切责任。后来历届政府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国民的生活标准不断提高。为维护福利制度的运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税收也越来越高。当支付福利制度的资金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定比例时,就会形成一种阻力,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输进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进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建立了新中国,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2012年底,党中央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3年,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创新扶贫工作机制。2015年,党中央发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攻令。2017年,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21225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福利国家发展历程体现的共同特点,并分析英美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完成消除绝对贫困任务的重大意义。
2021-12-29更新 | 19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备考诊断联考(一)文综历史试题
10 .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阅读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