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受访者1:4岁时父母被送去古拉格劳改营。

访谈内容:

斯大林统治下的生活在精神上更为富足——我们过得更为安宁、愉快。我们相信,如果勤勤恳恳地工作,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认为,正在建造的社会足以保证每个人的温饱,只有和平,没有战争。

受访者2: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和1930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1)根据材料,分别说明两位受访者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生活情况,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2024-05-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2 . 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安徽淮南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典型的楚国文字,比较飘逸,娟秀,修长。文字非常秀丽美观。”考古队员在椁室盖板上,发现和采集100多句、上千个墨书文字。经专家学者初步解读,文字内容标示盖板的位置与各侧室的功能,有望解开武王墩墓的部分营建之谜。据此,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属于文献史料,能客观反映楚国时代特征
B.属于实物史料,能较大程度还原历史面貌
C.属于口述史料,能改变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D.属于图像史料,能直观展示楚国辉煌历史
2024-05-14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关于“流求”空间指向的演变(节选)

朝代

内容

元朝

1349年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琉球”位置记为“自彭湖望之甚近”,与泉州地方文献相同。

明朝

嘉靖年间,时任工部尚书的雷礼诗作:“水环赤(尾)屿尽闽疆”。

清朝

康熙五十七年,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琉球地图》等东海舆图明确记载了钓鱼诸岛属中国疆域,“姑米山”(今称久米岛)为中琉界山。
该表是当代中国某学者为研究“元明清东海疆域的形成”搜集的相关史料。由此可知,该学者(     
A.围绕着官修正史开展研究B.重视文献与口述史料的互证
C.坚持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D.立足治史情怀确定研究主题
2024-05-07更新 | 17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以下为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史料内容。据此内容可推知(     
受访者:
奥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 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诺村。
访谈内容:
1931 和1932 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国家在1932 至 1933 年的采购量,反而是1929 和1930 两个丰收年的两倍多。生活在饥荒地区的高达7000 万人,死亡人数无法计算,因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记在册。
A.经济大危机影响苏联经济发展B.斯大林模式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C.新经济政策导致苏联经济危机D.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造成粮食危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

(摩加迪沙)是一座极大的城池。当地人有许多骆驼,每日屠宰数百峰。他们有许多绵羊。他们是一些强悍的商人。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

——【摩洛哥】伊本·白图泰口述,伊本·朱赞记录《伊本·白图泰游记》

史料二   

史料三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屏障、一大分隔者,而地中海相比之下却是一条连接的大道。历史上,北非人与地中海盆地周围其他诸民族的相互影响之所以超过他们与沙漠屏障以南地区诸民族的相互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沿尼罗河上游的是巨大的苏德沼泽地。这些沼泽地在历史上构成了一个可怕的障碍。而未被港湾、海湾和内海破损的、平直的海岸线,也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1)分别说明上述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
(2)据史料三概括作者的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2024-05-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如图是出土文物商鞅方升

根据材料,判断其在研究“商鞅经济改革”中的史料价值正确的是
A.能印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改革举措B.属于商鞅改革的文献史料即二手史料
C.属于反映秦国经济改革的实物史料D.能直接反映商鞅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
2021-03-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开创纪元我探访”小组寻访历史亲历者,记录了下列资料:

1)张鸣的姥爷:195012月,我与大哥在分得的三亩土地上,勤奋耕耘,取得丰收。记得那时,很多同村的青年都积极报名参军,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打击侵略者的正义战争。

2)王雷的爷爷:(1949年)那天到天安门广场参加盛典的人们,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听着54门礼炮齐鸣28响,那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材料二   至今,76岁的樟木村村民莫荣樟对1951年秋末分田地的情形记忆犹新:“村上地主、富农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没有田地的贫下中农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分到田地的村民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共产党是咱老百姓的大救星呀!”

——摘编自《土地改革: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

材料三   第二章土地的没收和征收

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摘编自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分别列举指出两位老人提到的历史事件。
(2)对比材料二、三、比较在土地政策上口述历史与文献记载的不同。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就使用口述史料研究历史提出一项建议。
2024-04-0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3年至2015年,我国对“丹东一号”进行了考古调查。201511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经过对出水文物的考察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


1清代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2一截主炮管残片
一截主炮管残片,2014年出水。通过该残片对主炮进行复原,发现与“致远舰”配备的装备一致

3印有“致远”铭文的餐盘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2015年出水。盘心印有篆书“致远”二字,上下排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üAN”(“致远”的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共同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宽口沿处再绘一圈锦纹,并有描金(受海水侵蚀只存印痕)

材料二   关于“致远舰”沉没情形的描述在各方资料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 “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1914年根据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开始编订)

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 “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2015版(受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影响)

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图3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的史料价值。
2024-03-31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9 . “国殇”南京大屠杀

近日,某高校教师宣称南京大屠杀缺乏史料支撑,质疑30万遇难人数, 引发众多关注。对此,某高中研究小组开展历史探究,搜寻到下列史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唐光普的口述证言(下图为唐光普的登记表与伤痕展示照片,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12月 18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被反绑带到上元门大窝子江滩。晚上八九点,日军开始屠杀时,枪一响,我就顺势倒地。

材料二   南京军事法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谷寿夫判决书》 (资料出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节录:

材料三   南京金陵大学美籍教授斯迈思 1937年12月27日书信摘录(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今天早上有个人身上带着五处刀伤来到大学,他说他们一群人被驱至古林寺,在那儿被 130 名日本士兵用作刺刀靶子。

材料四   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第二中队上等兵并家又一1937年12月22日日记摘录。   (资料出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藏资料) :一路连打带骂地拉着 160余人出了外国人居住的街区,来到古林寺附近筑有地堡的要塞地带。将他们关进池塘边一间单独的房子里,然后5人一组地带出来用刺 刀刺死。

材料五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资料出自朱成山《1998~1999年南京江东门 “万人坑”遗址的发掘和考证》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存三处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其中包括1998~1999 年间发掘出 208具遇难者遗骨的南京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经骨密度检测,该处遗骨埋葬时间距检验时间为60年。据史料记载和幸存者回忆,慈善机构曾于 1938年初在此掩埋。

材料六       (美)张纯如著,杨夏鸣译: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东方出版社2007 年): 《南京浩劫》为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Iris Chang,1968~2004) 著,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


(1)请设定一个标准,对上述六则材料进行分类。   
(2)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能否相互印证? 阐述理由。
(3)上述材料中,能直接回击“质疑30万遇难人数” 的是哪一则材料? 阐述理由。   
2024-03-23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清代文士纪晓岚在其著作《阅微草堂笔记》里有涉及京城市场交易领域及生活中一些膛目结舌的坑蒙拐骗问题的专门记载。其中甚至有其个人经历:买的蜡烛都是假货,根本点不着,“乃泥质而幂以羊脂(用羊脂涂抹在表层)”。纪晓岚的这些记述
A.属于典型的“二手史料”B.说明京城市场秩序混乱
C.凸显传统理学信仰崩塌D.反映社会逐利风气浓烈
2020-07-3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