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通过三级会议,法国国王吸收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1484年,查理八世召开三级会议宣布:他有权不经三级会议批准而每年征收附加税。这说明三级会议
A.改变了教权与王权并立的局面B.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C.加剧了国王与封建领主的矛盾D.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讼师,又名“刀笔吏”,是中国古代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一类职业群体。讼师最早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讼师的主要多有两个:一个是代替当事人书写诉状,另一个就是提供“法律咨询”,也即为当事人出谋划,帮助其打廠官司。他们能做的只是代写诉状和出划策这类辅助性的工作,在“过堂”时真正要应对官员质问和对方反诘的还是当事人本人。讼师因为帮他人代写词状、教他人如何打宫司而被视为拔弄是非的人,成了良好社会秩序的挑战者和破坏者,遭到官方毫不留情的打压。况且讼师大多由落魄书生转化而来,出身也不算光彩,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尊敬。

——摘编自杜金亮《近代中国律师制度的产生及其发展——以近代东西方法律文化的交融为视角》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向西方散开国门。随着中西通商,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特别是由于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和发展,外国的律师和律师制度也进入中国。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中,由于不平等法权的存在和中国法律制度的缺陷,每有法律交涉,中国人总是处于不利地位。社会各界对改革封建纠问式审判的呼声日益强烈。1906年,清末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主持拟定了《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规定了律师资格、注册、登记、违纪处分、外国律师在通商口岸的公堂办案等内容,该法橐虽因各省督抚的反对而未能公布实施,但却标志着中国从此开始了建立现代律师制度的尝试与努力。

——摘编自李卫东《论中国近代律师职业产生的社会经济动因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讼师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使晚清时期引进西方律师制度的因素。
3 . 汉武帝时期,平准是“坐商”的性质,是在物价波动的时候来调节商品的价格;均输是“行商”的性质,在地区之间调剂物资余缺。两者都归国家管理,这意味着国家既掌握着零售市场,又掌握着批发环节。可见,该政策
A.保障了大商人的经济地位B.旨在削弱王国经济实力
C.属于国家掌控经济的体现D.不利于国计民生的稳定
2021-10-27更新 | 66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经过孝文帝改革,鲜卑族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终成为汉族的一部分,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结束了国家分裂局面B.缓解了民族间的矛盾
C.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D.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30年,光武帝命令同隶、州牧各调查其辖区,县和国不足以设置长吏,可以合并者,上大同徒、大司空二府。于是地方上奏,“并省四百余县,史职减损,十置其一”。这说明,光武帝的做法
A.恢复了生产B.裁减了官吏C.整顿了吏治D.减轻了刑罚
7 . 汉武帝时期,提拨一批中下层官员亲信大臣充任高级侍从,担任侍中い、给事中、尚书等官职,此为中朝官。汉武帝这一设置意在
A.加强地方监察B.限制诸侯王的势力
C.削弱丞相权力D.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8 . 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方销毁。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其意图是
A.加强思想统治B.弘扬法家理念C.打击儒家势力D.钳制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始皇时期,人民摇手触禁,动辄陥刑。~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部里连坐。这表明,当时秦朝
A.吏治清明B.阶级矛盾尖锐C.刑罚岢重D.人民负担加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孔子看来,执政者如某真正地用善道去教育引导人民,广大人民也就会像风吹草低一样被感化而自觉地走上善道。这说明,孔子
A.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B.虽恢复等级森严礼乐制度
C.宣扬“有教无类”的思想D.认为道德教化益于国家治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