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律疏议》第一篇《名例律》中的“八议”完全是照抄《周礼·秋官·小司寇》的“八辟”,第四篇《户婚律》中的“七出三不去”则是《大戴礼记·本命》中“七去三不去”的翻版。这(     
A.传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征D.彰显了古代法律的延续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生活在南宋的陆游经常提到村落的乡村集市,无论是“陈让堰小市”,还是梅市、柯桥兰亭、平水等那些规模明显较大的村落,差不多都有市集。他兴致勃勃地记录集市上的人们,有卖红果的山童、卖樵柴的山客、卖冷粉的小担、卖鱼的渔夫……呈现出绵延千年的烟火气。以上现象主要得益于当时(     
A.政府放任商业的发展B.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C.商品经济发达D.人们经商意识观念的增强
2024-04-07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鼓励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上书言国事以自荐,并亲自审阅,优者录用,授予郎中、给事中等官职,“其时上书自荐者达千人之多”。宣帝规定通过上书拜官者须试用一年。上述做法(     
A.纠正了察举制度弊端B.强化了中枢行政制度
C.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D.改变了社会主流思想

4 .

对比上述两则材料所得出结论,较为准确的是(       

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士人承担教化的重任
C.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D.乡约逐步带有强制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费正清认为,“湖南维新运动激进化的推动力是从省到中央的改革方式,其榜样来自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当时像长州和萨摩等封建领主在整个政治发展中起了带头作用,领导了日本的民族复兴。然而湖南省当局没有像日本的长州和萨靡封建领主那样的独立力量,他们不能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实现广泛的地方改革。”作者意在强调(     

A.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B.地方自治权是改革成功的前提
C.政治改革方式必须根植于国情D.中央集权体制阻碍了政治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4年,供销合作社在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全民”变“集体”,“官办”改“民办”为核心的改革,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种经营方式以及设立农村商业网点。供销合作社的这些举措(     
A.解决了产销之间的矛盾B.利于培育市场经济意识
C.发展了计划经济新的模式D.满足了社会大众消费需求
7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艰辛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2)综合上述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3)归纳以下三幅图片,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从空间上归纳三幅图的特征。

图片一:1919.6 上海工人罢工       图片二: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翻译(在上海出版)


图片三:1920《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民族复兴。将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任选其二,简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辟了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
       
A. 开国大典(油画)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报》
C.井冈山会师(油画)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024-02-2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东汉后期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且以“孝廉”之德为上,曹操时代,推行“唯才是举”政策,只求有“治军理民”之才能而不问德行。 这一转变(     
A.适应了动荡局势下曹魏的人才需求B.解决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弊端
C.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D.完善了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构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余”。这些从事瓷业的佣工很多来自外地,在景德镇没有田地,时称景德镇“皆聚四方无籍之徒”。由此可知,明朝万历年间的景德镇地区(     
A.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B.土地兼并十分严重
C.已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10 . 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既实现了维持老挝中立并为巴特寮革命赢取了时间,同时也缓和了与法国的关系。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寻求与中间地带国家改善关系的“一次重要亮相”。这次“亮相”(     
A.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B.推动了中国三线建设
C.促成了中法正式建交D.缓解了中国外交困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