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45年10月,英国人恩立克·阿瑟·布莱尔在一篇题为《你和原子战争》的文章中写道,“原子战争,可能会剥夺各被剥削阶级和民族进行革命的权利,同时也把原子弹拥有者放到了同样的水平上”。他当时就预见到世界将面临核战争的阴影,并且警告会出现一种“没有和平的和平”状态——他称之为一场长期的“冷战”。这说明了“冷战”
A.正式开始于1945年B.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核战争的威胁
C.使世界得以长期安宁D.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021-09-0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2 . 十月革命及其建立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皇政府的崩溃、临时政府的垮台,有许多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沙皇政府参加了一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临时政府则坚持继续进行战争的政策,失去了民心和统治基础。而布尔什维克坚决反对战争,得到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支持,战争引起了革命。列宁提出的各种停战和保持世界和平的建议,成为战争结束的基本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制止了战争。“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这句名言,是经过十月革命历史检验的真理。

——摘自李世安《从战争与革命的视角看十月革命》

材料二   “走俄国人的路”,曾经被一些落后国家的革命者和革命政党看作争取民族解放、追求非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固然有世界现代化进程客观的内在驱动力,但十月革命在其中的加速和引导作用亦毋庸置疑。1920年,俄共(布)和共产国际决定设立“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亚书记处”,主要工作就是在这一地区各国建立共产党组织。从1921年到1930年,中国及中国外蒙地区、日本、朝鲜、越南共产党先后成立。

——据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等整理

材料三   1913年,英国是俄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每年出口俄国的商品价值达2.68亿卢布,英国所需木材的50%、小麦的20%来自俄国。战前俄国用于工业的资金大量来自西欧发达国家。至于德俄的经济联系还超过英俄的经济联系。1920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主张恢复英俄贸易关,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也指出,要恢复世界经济必须有俄国参加。苏维埃政府站稳脚跟后,立中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医治战争创伤。1920年,协约国宣布停止对苏俄的经济封锁,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实行和平共处。

——摘编自李植枬《宏观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准备不充分的战争”名称,列举苏俄有关史实说明“革命制止战争”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述“十月革命”在其中的加速和引导作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0年起两种不同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因及其在经济方面的表现。
2021-09-03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被称为哲学家、哲人、智者,意指以批判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去探讨一切问题。他们赋予自己独特的特性和使命,如斗争性和批判性,具有强烈地改造社会的责任感等。自中世纪以来,人们的天赋理性一直受到宗教神权和世俗王权的控制和压抑,现在,要以哲学的名义把人的理性呼唤出来,恢复它的合法权利。1791年,在大革命中被捕入狱的国王路易十六阅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不禁长叹道,是他们灭亡了法国。

材料二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要通过思考与分析来认识世界和自己,而以卢梭为代表的反启蒙思想家则对理性展开批评,强调感觉、想象、情感等非理性的层面的存在,认为人不能够被理性所控制,如果人缺失了情感、想象等内容,那也就便成为了可以被随意拼装拆解的机器人。对理性的批判并不是要否定理性的意义,只是在另外一种维度下丰富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人自身的特性。

——以上材料据李宏图《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启蒙思想家在宗教领域的“使命”。根据路易十六“长叹”的提示,一句话概括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加下划线句子代表的思潮,概括其在“理性”等传统人文精神之外,为人文精神增加的新内容。
2021-09-03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人评价美国总统杜鲁门为“最露骨的帝国主义者”,他所走的错路不但使中国人民反对,全世界爱和平的人民也反对。他在任内推行的对外政策和举措包括
①支持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②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
③与南京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④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参与朝鲜战争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1-09-03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唐代李华在文章中写道:“政事堂者,自武德以来,常于        议事,即以议事之所,谓之政事堂。……至高宗光宅元年装炎自侍中除中书令,执事宰相笔,乃迁政事堂于中书省。”填入下划线处正确的是
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都察院
6 . 1924年,时任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的捷尔任斯基认为,“现在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离开基层的私商,没有良好的商业供应就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而依靠合作社和国家的商业供应还不能做到这一点”。材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B.开始意识到了自由贸易的重要性
C.市场机制仍有继续存在的必要D.实行严格的国内贸易国有化政策
7 . 1918年12月,美国海军计划在5年内建造10艘主力舰、6艘轻巡洋舰和150艘辅助舰。1920年,日本实施“八·八”舰队计划,计划到1927年建成战列舰8艘、巡洋舰8艘以及辅助舰等。英国则表示将耗费最后一文钱,使它的海军优越于美国或任何一国的海军。材料中描述的现象
①孕育着列强间的新冲突   ②违背了“十四点原则”的基本精神
③推动了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说明限制海军军备竞赛迫在眉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魏源评议清代某位皇帝大规模开展的一项政策,认为“鄂尔泰收世宗(雍正)旷世之知,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土民从此长享轻徭薄赋之乐矣”。这位皇帝在位期间
①关闭江浙闽三海关   ②允许浙江一体贸易   ③设置军机处   ④颁布“海禁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02更新 | 4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为,要把事情办得更好,就必须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他提醒学习研究者“把屁股坐在中国身上”,强调要“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19562月,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问题,促使中共解放思想,萌发了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理论自觉。历史上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激励着中共发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号召。于是,“以苏为鉴”成为中共高层的共识。

——据杨凤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等整理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党的历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和历史经验进行系统的科学分析和总结,扎实审慎地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摘自杨明伟《从党的历史中“得到启迪、得到定力”》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根据该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在苏共二十大后“以苏为鉴”的“理论自觉”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决议》通过的年份并评价《决议》。
10 . 有史著写道:“当时(18世纪初)因为国王生长德国,不懂英国的语言和政治,对于国务会议不常出席,因此内阁成员往往不侯国王参加就决定国家的大计。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就此逐渐形成。”引文中的“国王”是
A.詹姆士二世B.威廉三世C.乔治一世D.沃波尔
2021-09-02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