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1 . 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三把手,也负责审核职能。若门下省对于诏书审核后不予通过,则返回中书省,这种现象叫作"封驳""涂归"。这反映出(     
A.政事堂的出现有因可寻B.三省六部制削弱了唐代中央集权
C.租庸调制度名存实亡D.唐代中枢机构运行的特点
2 . 19世纪末,曾经的各个藩邦失去中华帝国的保护之后,只能依附于西方各个强势国家自谋出路。这一现象的出现客观上(       
A.推动了清朝藩属国走向独立B.促进了近代外交制度的扩散
C.刺激了西方殖民策略的调整D.阻断了中欧之间的经济交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5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动提出中共让出包括苏浙地区在内的江南八个解放区,将部队撤至陇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集中。10月1日,新四军政治部发布《告别民众书》后,江南的部队向北移。中共采取的行动        
A.为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了安排B.出于顾全国内和平大局的考虑
C.旨在发动群众壮大革命的队伍D.使得长江以北地区获得了解放
4 . 清代前中期,苏州织造局曾用“领机给贴”的方式来招募工匠,由织造局挑选民间机户,机匠承领官机,有织造任务时再由他们在织局领取原料和工银雇觅织工进局使用官机织挽。这一经营方式(       
A.利于激发工匠的创造活力B.抑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反映了对匠人管控的松弛D.带有发展资本主义的意图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1世纪中后期,英国庄园制逐渐兴起。佃户是庄园上的主要劳动者,其身份一般是农奴,但也有其他身份的依附者和自由农民。庄园土地分为自营地、佃领地和公地:自营地属于领主,主要由农奴以劳役的形式为其耕种;农奴从佃领地上领有份地;公地则为荒地和牧场。农奴在法律上无人身自由,承担着相对于自由农民来说更为繁重的劳役。当时的农奴又被称作“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人”,他们为取得承租庄园份地的权利,必须为领主服劳役。农奴须根据持有份地的大小服劳役,包括每周在领主自营地上以何种形式劳动几天,庄园惯例规定得十分具体。封建主出于对农奴劳动监督的目的,对劳役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但这也限制了封建主随意增加劳役量的企图。除土地使用权以外,佃户还有一定的财产继承权、遗嘱权、婚姻权、圈养权、狩猎权、饲养家禽权、伐木权、采枝权等。

——摘编自郭华《论中世纪英国庄园农奴的主体权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庄园制度的特点,并据此指出中世纪西欧庄园的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职能,并说明理由。
6 . 恩格斯曾说:“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经济的条件和资源帮助‘暴力’取得胜利,没有它们,暴力就不称其为暴力……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 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认识 (     
A.生产关系的变革B.农牧分工的影响
C.国家出现的根源D.阶级斗争的实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持续了14年,将战乱的触角伸展到18个省,这为身系军务的大吏挣来了调职官供差委的权力。当内战过去之后,用惯了这种权力的疆吏便常常要与朝廷的法度相摩擦。材料可用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导致国家权力重心的下移
C.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D.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朱元璋在废除丞相后,痛感事务丛聚繁杂,惟恐出现纰漏。“乃建四辅官,以四时为号,诏天下举贤才”。旋又置殿阁大学士,“侍左右,备顾问”。至“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由此可见,明代内阁(     
A.其设立具有历史必然B.弥补了废丞相带来的体制缺陷
C.使君主专制大为加强D.取代丞相府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该材料反映了(     
A.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欧洲列强在殖民地的残酷掠夺
C.作者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弊端D.作者希望建立平等的理想社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该章程规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这些规定(     
A.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需求B.说明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的认可
C.表明社会主义体系的日渐完善D.印证了农村经济调整效果的初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