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逻辑学之父亚里士多德在谈论雅典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运行过程时说:“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无论正确与否,公民都会无条件地举双手赞成。”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     
A.直接民主政治存在弊端B.演讲技术决定公民意志
C.公民行使权利范围有限D.主权在民致使城邦崩溃
2023-01-14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华盛顿会议前,美国某报纸撰写文章指出:“‘以工代战’的中国受邀参会虽是非常明智的行为,但是认为他们已经可以解决问题是错误的,目前中国的发展还不足以被重视,更没有实力和大国博弈周旋。”这反映出美国某报纸(     
A.为美帝国不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作辩护B.对一战后中国的遗留历史问题分析透彻
C.忽视了中国人民争取主权和利益的决心D.完全赞同列强对中国的外交原则和方式
2023-01-14更新 | 40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世纪时,法国的大部分领地被依靠城市市民支持的法国国王获取,并控制了西北欧的工商业中心城市地区,进一步强化了国王的权力。这主要说明(     

A.王权的强大是法国获得领地的前提B.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源于城市自治
C.王权与市民阶级根本利益趋向一致D.市民阶级发展壮大强化了封建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境内有很多医者、工匠、学者、政治家等来自爱琴海的希腊,历代波斯国王也都喜欢用希腊人做事,雕刻艺术、医疗技术、文学形式等大都借鉴希腊和东方,并创造出了新的风格。这说明当时(     
A.波斯的医学落后希腊B.东西方文明交流发展
C.波斯人生活形式多样D.希腊人创造精神最高
2023-01-14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基于明代初期与西南诸涉藏地区以及北方蒙古等势力之政治关系出发,恢复和加强明朝同西藏等地的联系,关系到边疆安全和政治稳定。明太祖朱元璋充分意识到这些地区的复杂性,采取了“招谕为主,军事为辅”的政策,一方面派大将军徐达率所部向北和西方向追击元军残余势力,另一方面迅速着手招抚这些地区的僧俗首领归附明朝。洪武元年即派人到相关地区宣布明朝建立的消息,同时也派遣许允德入藏与藏族上层的故元官吏联络。

——杨洁,周润年《明代治理西藏的特点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明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采取的措施,并指出清朝管理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引起了西藏各派政治势力的强烈关注,并迅速做出了反应。当时在内地的九世班禅闻讯后立刻派代表到南京祝贺,并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成立了班禅驻京办事处。此时,十三世达赖喇嘛也认清了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野心,开始重新思考西藏的前途及出路,其政治态度发生了可喜的转变。19308月,贡觉仲尼代表中央入藏慰问之后,又作为西藏的全权代表返回南京,向中央政府汇报了西藏方面对中央所拟8个方面问题的答复。

——丁柏峰著《近代青藏关系研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地方代表参与中央政治活动的背景。

材料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二是要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3)写出我国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的名称,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6 . 有亲历者回忆道:“所谓全国国民大会的国民代表选出以后,并不集中举行国民大会,就在各省的将军、巡按使监督之下,由国民代表用记名方式投票决定了国家政体。方法是在票上预先印好“君主立宪”四个大字,由代表自己在选票上签全名,再于自己名下写“赞成”或“反对”的字样。”这一情景发生于(     
A.戊戌维新时期B.清末新政期间C.辛亥革命期间D.中华民国初期
7 . 《论语》中孔子曾经对学生仲弓说:“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思是,耕牛的儿子长着红色的毛,端正的角,虽然人们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难道山川之神会舍弃它吗?)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春秋时期(     
A.没有使用牛耕B.已经使用牛耕
C.已经使用铁犁D.不再用牛祭祀
8 . 除较早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这(     
A.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B.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D.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571年蒙古鞑靼首领俺答汗被明朝册封为“顺义王”,明穆宗给俺答汗下诏说:“朕惟天地以好生德……视华夷为一家,恒欲其并生并育于宇内也。”由此可知,明朝中期民族政策(     
A.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B.消除了民族差异
C.开拓了明王朝的版图D.首创了册封制度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前后是发轫阶段;戊戌维新时期是大力提升阶段;辛亥革命时期是进一步高涨并结出宝贵果实阶段。探索近代中华民族觉醒的内涵及其发展的阶段特点,不仅将推进中华民族精神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而且对于深化近代历史进程的认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摘编自陈其泰《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觉醒》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来领土和主权的丧失,直接刺激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此后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恢复丧失领土和维持固有疆域的领土战略。在此过程中,国家疆界的确定成为民族国家形塑的重要一环。由此观之,地理因素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之影响既深且远。梁启超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核心人物,纵观其民族主义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无不伴随着地理空间的变化和关于异国他族知识的增长。

——摘编自朱晶《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觉醒的“发轫阶段”和“大力提升阶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觉醒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12-2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