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观察下图,孔子在讲学中向其弟子阐释的为人处世之道应是(     

杏坛讲学图
A.政在大夫B.学而优则仕
C.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D.内圣外王
2 .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1914年运河开通后,纽约至旧金山的航程缩短16%,利物浦至旧金山的航程缩短43%,而纽约至悉尼的航程也缩短28%,意义非凡。这说明巴拿马运河(     
A.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不平衡B.使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标志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023-02-04更新 | 35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第一中学等两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回归以来,澳门不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生产总值或人均GDP均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这说明(     
A.澳门取代香港成为经济中心B.“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
C.祖国统一问题得到完美解决D.澳门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4 . 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的权利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D.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2022-12-29更新 | 728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英王约翰曾投靠法王腓力二世,成为其封臣,并在法国拥有大量封地。后来腓力二世借口约翰与其他领主有纠纷,召其来法国受审,约翰拒绝出庭,腓力二世趁机指责约翰对自己不忠,宣布剥夺其在法封地。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  )
A.加剧了社会动荡B.维护了庄园法庭权威
C.强化了西欧王权D.孕育了民族国家因素
6 . 占卜是一种起源非常古老的宗教仪式,目前发现最早的卜骨见于辽河上游北岸的富河文化。商人则特别喜用龟甲,龟甲是南方筮法的工具。晚商至西周,卜甲之上出现了筮法的易卦,北方占卜与南方筮法这两个不同的系统进一步整合起来了。这反映了(     
A.区域文明交流发展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国家统一民族交融D.宗教信仰受政治影响
7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学堂除了语言类外,算学、物理、地理、轮机等课程也纷纷开设,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甲午战后,实业学堂逐渐取代洋务学堂,纺织、商业等科目纷纷进入课程内容。这表明当时(     
A.近代学校制度已经建立B.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
C.人才培养适应实际需求D.西方器物传入刺激传统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无数的农产品廉价原料与农民血汗一起,从海关毫无阻挡地流向国外,中国农村剩下的只有贫困和愚昧”;新兴的非农经济仅限于条约口岸,对传统农村经济几乎没有外部效应。该学者意在强调(     
A.传统小农经济走向解体B.城市发展与农村完全脱节
C.开埠通商促进近代工业发展D.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特征
2022-11-09更新 | 60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华夷之辨,又称“夷夏之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观有一个演变过程。前期更侧重于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强调华夏诸国是同胞兄弟,夷狄是外族。到春秋中后期,“华夷之辨”在内涵上更专注于文化上的进步与落后,把是否认同华夏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以文明与野蛮而不是以种族来区分华夷的观点。“华夷之辨”在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并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抵御相对落后的游猎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征服。以“尊王攘夷”为口号的大国争霸战争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华夷的融合,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洋务运动打破了传统的华夷之别的世界观,承认夷狄却有许多比中国优越之处,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不符不如夷,中国不能拘泥于祖宗之成法,而应循用西洋之法以求逐渐富强,否则中国永远处于落后挨打的地步。这种交易进化的历史观,朦胧地看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

——章开沅、朱英《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之辨”的发展变化,指出这种观念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华夷”世界观的新特点,举例说明洋务派基于这种新世界观所作的努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期间,慈禧采取了两面手法。一面煽动盲目排外的狂热情绪,与义和团配合进攻东交民巷;一面又通过清廷驻外公使向列强表白:“照前保护使馆,惟力是视。此种乱民,设法相机自行惩办”,指令荣禄“明攻暗保”,还派官员到使馆慰问。这说明(  )
A.义和团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义和团成了清廷利用的工具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农民运动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再致割地赔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