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     
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古典作品一再刊行。迄至1500年,西塞罗的文集印过200多版,维吉尔的作品印过70版。古典作品的大量出版印证了(     
A.西欧古典文化的优秀B.思想解放不断深入发展
C.罗马教会的迅速衰落D.技术对社会改造的威力
2023-12-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据载,魏文侯(前445~前395年在位)和秦惠文王(前337~前325年在位)时,魏国和秦国出现了一种身为百官之长的“相”职及统领诸军的“将”职,初步形成了由“相”“将”分别统率文武官吏的行政系统。该系统的形成(     
A.稳固了分封体制B.瓦解了宗法体系
C.有利于君主集权D.削弱了中央权力
2023-12-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8年12月,当美国总统威尔逊到达巴黎时,受到了巴黎民众的狂热欢迎。当时一家报纸撰文指出,对巴黎民众来说,能够目睹一位被他们以及欧洲的绝大多数被压迫者视为“当今天头号仁义之人”的伟人,乃是一种“无上的荣光”。这一现象在客观上反映出(     
A.欧洲对和平和民族自决的渴望B.美国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欧洲把和平的希望寄托于美国D.美国欺骗宣传为其插足欧洲事务铺平道路
2023-12-19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2020~2021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了16座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竖穴土坑墓,其规模、葬具、随葬品数量存在很大差异。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出现贫富分化现象B.属于母系氏族社会
C.国家形态开始形成D.社会经济较为繁荣
6 . 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朝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关于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可知,均田制的推行(     
A.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D.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7 . 《吕氏春秋》记载,周族的先祖后稷将“耕织”视为“本教”,受其影响,“天子亲率诸侯耕帝藉田”,大夫、士也分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这些陈述意在(     
A.复兴天子亲耕制度B.传播男尊女卑观念
C.还原周初历史风貌D.宣扬以农为本思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千年科举第一榜概况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从全国约四十万名考生中层层选拔出的贡士,到东京汴梁参加科举考试。这次科举殿试录取进士388名,其中载入《宋史》列传的24人,后来担任宰相的9人,唐宋八大家3人,被后世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排名争议欧阳修是嘉祐二年省试(礼部考试)的主考官。在阅卷的时候,欧阳修等考官都对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拍案叫绝。欧阳修考虑到他的学生曾巩(后跻身唐宋八大家之列)也参加了这一科的考试,认为这篇文章只有曾巩能写出,为了避免将来被别人怀疑舞弊,欧阳修将这份试卷批了一个第二、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这个被他改成第二的人,是来自四川的苏轼,时年21岁。

榜内进士中的部分杰出的人

姓名相关事迹
苏洵、苏轼、苏辙
草衡嘉祐二年的状元;帮助苏轼筹划西湖的治理方案,并在苏堤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必要的资助
章惇章衡之叔,宋神宗时期曾招抚西南四十五州;哲宗时期,他平定西北局势,官至知枢密院事,其间大肆打击旧党(如提议贬苏轼于海南儋州),宋徽宗时被贬官到海南,并终老于此,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曾巩
曾布曾巩之弟,坚定不移地支持王安石变法,后与章惇、蔡京等“新党”发生矛盾,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吕惠卿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官至参知政事,王安石失势后代替王安石主持元丰改制,很快也以失败告终,被列入《宋史·奸臣传》
程颢与其胞弟程颐一道发展了理学理论,其创建的学派“洛学”成为北宋影响最大的理学学派
张载创立“关学”学派,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特征的哲学体系
王韶神宗时期,向朝廷上《平戎策》,后在秦凤路(位于陕西)经略司任职,在他的带领下,北宋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北宋对西夏作战的首场大胜)

——据朱晔《理说宋朝(北宋篇)》等整理

(1)“千年科举第一榜”的出现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
(2)表中衡量进士人才是否“杰出”的标准有哪些?这启示我们在评价封建时代的进士人物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023-1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农业农村部农田管理司的工作人员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分为六个阶段(见下表)。

阶段相关依据
农田水利恢复建设时期(19491957年)19491952年,水利工程建设参与人数达2000万人,各地兴修和整修小型塘坝600多万处,打井80余万眼,恢复和修建较大的灌溉排水工程280多处,完成土石方17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5000多万亩。
农田建设“大干快上”时期(19581961年)19588月,《中共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明确提出农业增产技术措施“水肥土种密”,据此,全国大范围开展治沙治碱、对全国主要的低产土壤(包括盐碱土、沼泽土、红壤、冷浸田、咸酸田等)进行综合治理。
农田建设调整时期(19621977年)1964年起,全国受“农业学大寨”口号影响,农田基本建设以分期分批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内容,辅以土地平整和田渠路林综合配置。
农田建设“数量”为主时期(19782007年)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同时,在不损害水土保持、森林、草原和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组织国有农场和人民公社有计划地开垦荒地,使耕地面积逐年有较多的增加”。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并重时期(20082017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农田建设“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推进时期(2018年至今)2019年、2020年全国新建高标准农田分别为8150万亩、8391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分别完成2190万亩、2395万亩。

——据楼晨《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刍议》整理

(1)任选两个阶段,分析相应阶段新中国加强农田建设的时代背景。
(2)运用史实说明新中国农田建设历程留下了哪些历史经验。
2023-12-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省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05年3月,旅日华侨组织斥巨资在日本横滨中华街兴建妈祖庙,采用中国传统八角形建筑风格。2017—2018年,“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连续两年举行,妈祖金身(塑像)巡游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地,盛况空前。这反映出(     
A.亚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B.中国睦邻外交成就显著
C.民间信俗助力中外交流D.华侨资本主导文化传播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