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0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46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阳修做过礼部侍郎,他对已有的薛居正著《五代史》甚不满意,决意重修。他主张就用“春秋笔法”对这“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的乱世加以扬善彰恶。他在这部私修史书中专门立《一行传》《唐废帝家人传》《义儿传》等,以表彰乱世中的忠臣义士;同时,对于一生事四娃、历十君还恬称“长乐老”的冯道大加挞伐:“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因“褒既”需要,欧阳修严格使用词语,甚至出现笔削史料的现象。

——摘编自杨华《中国古代的家礼撰作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8年中共六大将中国社会性质确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解决了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困扰,但也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大规模展开。中国社会史论战则由现实诉求引申到历史问题,争论的实质是中国历史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所总结的人类历史发展基本规律是否一致。论战在1937年基本结束,经过论战,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得到广泛认同。在此次论战中,马克思主义被广泛地应用于对中国现实和历史问题的研究中。

——摘编自李娟《中国社会史大论战的来龙去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阳修著《五代史》的做法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社会史论战的特点及其兴起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史学的重要功能。
2024-02-2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3届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4 .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顾维钧“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的精彩发言被不断地传诵复制,更被拍成电影。但学者查遍资料档案,却找不到这句话的出处。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这句话反映了国人的心声,仍具有史料价值
B.宁信其有,不排除以后会找到相关资料证据
C.文艺影视作品的演绎、渲染是正常合理的
D.研究顾氏如何从法理上驳斥日本更有意义
2024-01-2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小钱同学由垃圾分类想到了历史上的污染问题,并对此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决定写一篇题为《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初探》的文章。为此,他查找了大量材料进行分析:

材料一   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了一幅反映泰晤士河的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材料二   下表为19世纪世界部分城市人口的统计表(单位:千人)。

城市1800年1850年1880年1900年
纽约6469619123437
伦敦956261847676581
东京800——10501600
莫斯科2503656121000
上海300250300600

材料三   真正令人发指的,是现代社会对待大批穷人的方法。他们被引诱到大城市来,在这里,他们呼吸着比他们的故乡——农村坏得多的空气。他们被赶到城市的这样一些地方去,在那里,由于建筑得杂乱无章,通风情形比其余一切部分都要坏。一切用来保持清洁的东西都被剥夺了,水也被剥夺了,因为自来水管只有出钱才能安装,而河水又弄得很脏,根本不能用来洗东西。他们被迫把所有的废弃物和垃圾、把所有的脏水、甚至还常常把最令人作呕的脏东西倒在街上,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扔掉所有这些东西。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1)他不清楚这幅漫画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城市环境问题的材料。请帮他判断这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依据材料二表格,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双选)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B.亚洲国家的城市化起点低
C.世界城市化发展并不均衡D.城市在国家地位日益削弱
(3)东京在19世纪后期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单选)
A.废除农奴制B.废除黑人奴隶制
C.开展明治维新D.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依据材料三,恩格斯认为造成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        )(多选)
A.贫富差距问题B.卫生观念匮乏
C.工人队伍壮大D.市政管理的滞后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19世纪城市环境问题的认识。
2024-01-1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合格考)历史试卷
6 . 下图为近代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所载“威海卫大战得胜图”。该图 (     
A.真实反映当时史事B.说明图像史料可信
C.可作历史研究参考D.没有史料实证价值
2024-01-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7 . 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

年份米麦(万石)布(万匹)绢(万匹)宝钞(万锭)银(万两)
1430397920.594.17388.932.9
1552265913.332.02414.4243.3
1621278012.920.68.1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4-01-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曾侯乙编钟于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青铜礼乐重器。两周时期,礼乐制度发达,钟文化也蔚为大观,曾侯乙编钟正是这种礼乐文化集大成的产物。编钟的铸制集中反映了范铸技术的新水平。全套编钟共65件,钟架长7.48米、高2.65米,钟体总重量达2500多公斤,是名副其实的编钟之王。编钟及钟架、钟钩上共有铭文3755字,内容为编号、记事、标音及乐律理论,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音律学专著。对编钟的研究,印证了七声音阶、十二律、十二个半音体系、一钟双音、和声概念在中国先秦的存在。同时,这些文字也是楚系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书法总体偏于美术化,是南方花体篆书的典型。

——摘编自刘玉堂、张硕《文化史视野下的曾侯乙编钟》

材料二   在唐宋时期。家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重视,出现了家训的范式,并且在方法上、形式上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相对系统的家法和族规,从而家训开始以一种系统化的形态出现。同时儒学的重新整合和复兴,为唐宋时期家训的理论化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儒学的出现,使唐宋家训开始理论化,从而为唐宋家训由上而下的系统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摘编自陈志勇《唐宋家训发展演变模式探析》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将鸦片战争以来国人追求思想解放的潮流提升到了“对传统求解放”这样更加自觉和深刻的层面上来。同时,长期积累的盲从西方的非理性倾向也被放大了。“对西方求解放”这一新的诉求的提出,不仅是欧战后西方现代思潮变动的影响所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新文化运动对自身的可贵超越。

——摘自郑师渠《完整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侯乙编钟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元素。结合所学,指出商周时期青铜器铭文的史料价值并简述该时期青铜铸造业发展概况。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唐宋时期家训呈现的新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新儒学”对宋朝基层教化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求解放”和“对西方求解放”的主要表现,并分析新文化运动实现“可贵超越”的原因。
9 . 如图是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一幅教材插图,并配以文字:“英军占领广州期间到乡下劫掠的情形”。其原图出自英国人伯纳德于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该图片(     
A.为侵略者记载史料价值较低B.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直观地再现了历史事件原貌D.有助于厘清历史事件的性质
2023-12-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四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