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     
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
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的较快发展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
2 . 下表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

年份

总人口(百万)

城市人口(百万)

乡村人口(百万)

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

乡村农业人口(百万)

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

1520

2.40

0.13

2.27

80

1.82

0.45

1600

4.11

0.34

3.77

76

2.87

0.90

1670

4.98

0.68

4.30

70

3.01

1.29

1700

5.06

0.85

4.21

66

2.78

1.43

1750

5.77

1.22

4.55

58

2.64

1.91

1801

8.66

2.38

6.28

50

3.14

3.14

据表可知英国(     
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B.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
C.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
3 . 如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统计表。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1983年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314万1292万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在职职工人数1∶30.31∶8.9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工资统计年鉴(1989)》)1951—197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现收现付制”为特征,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运行。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各地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缩小
C.原有养老保险模式亟待改革D.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得以建立,国家利益优先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观念被广泛接受。中立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合乎道德规范且缺乏合法性,有些情况下中立甚至成为一种国家“美德”。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到一战爆发被人们称为欧洲的“百年和平”,不仅瑞典和荷兰这样的长期中立国会宣布中立,英国等大国也时常加入中立国的行列,若干学者将这一时期称为中立理论与实践的“黄金时代”。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召开,通过了《海战时中立国权利义务公约》等十三项公约,进一步明确中立国权利和义务的同时,也规定了交战国对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

——摘编自高志平、刘劲松《中立外交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等

材料二   一战中,荷兰、瑞士、西班牙等少数几个中立国成功保持中立。但更多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是中立国的受控;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德国入侵,阿尔巴尼亚被意大利、塞尔维亚等国家肢解,美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中国等另外一些国家则由于各种原国放弃中立。远离战火的拉美中立国亦无法置身事外。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流行的观念是:中立让(某个国家)逃避人类本应承受的负担,国联盟约规定,一旦发生违反盟约的战争,战争应被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行为。二战时,中立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原材料和科技成果对德国的重要性远超一战,到1943年被同盟国列入“黑名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瑞士的公司均超过了1000家。

——摘编自梁志《20世纪中立危机新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百年和平”时期中立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立外交出现危机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两会:倾听中国

《人民日报》两会报道8年社会热点词汇统计

年份社会热点词
1979年四个现代化建设、调整国民经济、民主法制建设
1983年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统一、经济效益
1988年深化改革、机构改革、稳定物价、民主法制建设
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发展
1998年国企改革、机构改革、科教兴国、香港回归
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三农问题
2008年科学发展、民生、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奥运、就业问题
2012年改革、民生、教育公平、医疗改革、收入分配、行政诉讼法修改

两会8年议题对比情况

议题1979年1983年1988年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2年
改革与经济建设39.6%25.3%23.7%30%29.4%30.3%19.3%13.3%
就业与社会保障0.9%0.27%3.7%4.4%4.8%5.7%7.3%7.9%
医疗卫生03.5%4.8%4.0%4.8%4.5%6.3%9.0%
民主法制13.5%8.4%12.5%11.7%8.5%6.7%11.3%11.7%
围绕“改革开放以来两会关注内容的变化”,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6 .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2024-06-06更新 | 151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制糖业的发展】

材料一   自战国时代开始从甘蔗中取得蔗浆以后,甘蔗种植日益兴盛,甘蔗制糖技术逐步提高,经近千年的发展,至唐宋年间,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作坊式制糖业。公元647年,唐太宗派人去印度学习熬糖法。欧阳修、宋祁等合撰的《新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诸蔗,柞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从唐宋开始形成手工业制糖以来,制糖技术逐步得到发展,一些新的技术、新的工艺相继出现,土法制取的白糖、冰糖等新品种也相继出现,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制糖的理论著作。如北宋王灼于公元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8世纪中叶,中国制糖技术传到日本。13世纪左右,传入爪哇,成为该岛糖业的起源。15-16世纪,中国的侨民也在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传播制糖法。

——摘编自杨翠凤等《甘蔗的起源与进化》等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将甘蔗制糖技术传至西印度群岛,很快又传至古巴、波多黎各。15世纪2030年代,甘蔗制糖技术先后传到墨西哥、巴西、秘鲁等,不久,甘蔗制糖业在南北美洲都发展起来。由于甘蔗的生长需要热带环境,直到殖民地的兴起以及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强国才开始在殖民地发展大规模的甘蔗种植园和制糖工业。在近代社会中,糖的生产已经与一个民族的生产发展力紧密联系起来。蔗糖在18世纪经济中所占据的地位,就如钢铁在19世纪、石油在20世纪所占据的地位一样。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甘蔗制糖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简析甘蔗制糖技术的传播与发展对中国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制糖业的发展对西欧的影响。
2024-06-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湖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20世纪初,以绅商学界为主体的国内民众频繁向清政府拍发联名公电,以表达对内政与外交的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采取系列措施,逐步切断民众直接拍电给政府的渠道,一些人则转而借助报纸媒介传播意见。这主要表明(     
A.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B.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C.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D.近代传媒试图引导舆论
2024-06-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湖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周朝的市场管理设置司市、质人、廛人、泉府等官员。司市是市场管理的最高长官;质人负责估定物价,检验买卖凭证和契约,统一度量;廛人负责税收、罚款和收购滞销产品;泉府负责买卖滞销产品和赊贷。这表明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被取消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C.官府对市场规律有所认识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2024-06-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卷(湖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亚里士多德认为,除了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外,所有需要依赖他人生存的人,如奴隶、女人、小孩、受薪阶层都不能成为公民;理想的城邦公民应具备善德,而忙于劳动,无暇学习和从政的工匠、商贩、农民都不适合成为公民。上述观点体现了(     
A.公民是希腊城邦制度的基础B.雅典政治具备理性主义精神
C.穷人被排挤出城邦政治事务D.建立在专政基础上的公民权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