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60年,巴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横流。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开启了一项庞大的巴黎市政改造工程:巴黎市区建立起 60千米的宽敞明亮的新下水道,解决城市污水问题。巴黎同时建立长达26千米林荫大道,最宏伟的就是凯旋门景观,钢铁框架的歌剧院,大型商业百货,餐厅、咖啡馆、茶馆随处可见。这说明(     
A.城市化与城市管理同步提升B.城市主要职能是经济功能
C.经济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改善D.皇权用建筑展现自身权威
2024-03-06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2 . 1793年,英国乔治国王派出了马葛尔尼使团来华,希望和“强大的东方帝国”进行贸易,当他们登上中国土地后,惊讶的发现中国民众主要食物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很少,马葛尔尼等人感受到“盛世”下的衰败,对华态度逐渐转向强势。英国使团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政治认同B.中英国家实力对比
C.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向全球扩张D.中英人口增长变化
2024-03-06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B卷)
3 . 1788年,法国农业出现大规模歉收,无良的商人和领主们囤积粮食,面粉和面包的价格高涨,但当时公共权力未履行公共职责,民众发动了粮食暴动,人民反抗情绪日益加深。这说明(     
A.社会动荡导致物价飞涨B.统治阶级积极应对粮食危机
C.社会危机酝酿革命风险D.民众暴动摧毁公共管理秩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99年7月,荷兰人雅各布指挥四支船队返回阿姆斯特丹,带回了堆积如山的东方商品,评价认为“荷兰建国以来,还从来没有装过如此多财富的船只”。此次,航海的利润高达399%,刺激了欧洲更多国家参与全球贸易。由此可知(     
A.国家的建立是海外贸易的前提B.荷兰在大航海时代抢占时代先机
C.尼德兰革命引发欧洲价格革命D.海外扩张促进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5 . 唐朝建国初期,李渊效法汉高祖,以“约法三章”为模板制定简约法律。624年,唐政权稳定后,李渊继承隋朝法典,增加了 53 个条款。637年,唐太宗重订法律,系统重修法典,废除一些酷刑。651年唐高宗修订法典,颁布法典疏议用来解析并辅助审判。725年唐玄宗颁布最完整的唐律,此后历代王朝以此为蓝本。这说明唐律(     
A.加强了基层教化的作用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增加了儒法结合的内容D.推动了中华法系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世纪西欧的医师在医治病人时,首先根据脉搏和尿液,然后以肿胀、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脓液等症状为基础来进行诊断,此后,医生不仅要开出治疗方案,而且还必须根据进一步的症状以及外部(通常是气象和星象)状况或“体征”来制定预后。这套流程(     
A.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B.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成果
C.体现了理性主义色彩D.促成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7 . 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
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
2024-03-03更新 | 447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宣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和“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A.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B.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D.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漕运总督陈夔龙奏请设立江北大学堂,首创本籍客籍分班教学的方法。河南、直隶等地客籍群体自发兴建旅学。1904年,山东巡抚周馥创立了最早专门招收客籍学生的官办学堂——山东客籍学堂。河南紧随其后,并进一步消融省界,设立了旅汴学堂。学部很快将之推广到全国。

招收客籍学生是清末新政时大多数学堂通行的做法,各省还是优先保证本省学子入学,而客籍学生入学往往被限制条件。在这一年(1904年)前后,限制客籍的做法愈演愈烈,演变为蔓延全国的学额争端。以客籍为主体的官僚阶层想到了一种另辟蹊径的办法,即绕开已有公立学堂,利用自筹经费和公款,创办专门招录客籍学生的客籍学堂。

随着全国新式学堂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可以给予的官职数量,学堂选官制度难以维持,清王朝谋划采取新的文官制度取而代之。本省外省的籍贯身份不再显得重要,学额争端渐趋缓和,一部分客籍学堂开始转型为普通高中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旧官宦群体纷纷携眷返乡,各地的大多数客籍学堂也随之解体。

——摘编自王超《从畛域之分到消融省界:清末新政中的客籍学堂》

(1)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客籍学堂创立与发展的原因。
(2)据材料,概括客籍学堂发展演变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客籍学堂的影响。
10 . 1875年,清政府正式同意对外遣使,这改变了自1861年以来长达十四年的只有外国驻华公使而没有中国驻外公使的不正常状态,使原来“彼有使来、我无使往”的单轨道变为“有来有往”的双轨道。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     
A.废除了传统的宗藩体制B.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与列强建立起平等关系D.逐步发展近代外交体系
2024-02-28更新 | 13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