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关于康有为密谋捕杀西太后,光绪帝是否知情的问题,有多种记载。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称光绪皇帝完全不知情;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记载,9月20日袁世凯“请训”时,光绪帝曾赐以“朱笔密谕”。这表明
A.文献史料往往带有主观性B.阶级属性决定史料价值大小
C.同一事件具有不同的理解D.日记比二手史料更具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一尊男性石像。该雕像出土于埃及卡纳克地区,其头部为希腊式样, 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该雕像(     
A.是埃及文化领先世界的最佳证明
B.体现了古代战争对埃及文化的破坏
C.是研究东西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
D.是研究塞琉古王国文化的原始资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哥伦布《航海日记》写道: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该史料
①为口述史料,有重要研究价值   ②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
③可用于研究非洲大陆的殖民史   ④可用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 . 如表为不同史籍中关于启取代益最终登位的历史叙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记述出处
禹授益,而与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益让帝禹之子启……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史记·夏本纪》
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取王位《竹书纪年》
A.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B.历史文献必须由考古来证实
C.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无法还原D.解释历史具有绝对的主观性
5 . 有关马可·波罗来华及《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近百年来不乏质疑和争论。这些争论说明了(  )
主要依据
怀疑—否定说1.《马可·波罗行纪》未提及长城与茶等,把“契丹”和“蛮子”当作两个国家;2.《元史》等文献无相应记载。
肯定说1.依据汉文《经世大典·站赤》和波斯文《史集》等,结合《马可·波罗行纪》中的记载考订出马可·波罗离华的确切行踪;2.马可·波罗所述的种种细节越来越多地被学者通过其他文献所证实。

A.历史真相往往具有多元性B.史料越丰富越接近史实
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无法形成共识
6 . 历史演义小说是由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一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以一朝一代的历史事实作基础,吸取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敷演扩大而成。“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点。这说明历史演义小说
A.生动地还原了历史真相B.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C.不能作为史料进行研究D.迎合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