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罗列了史学界对汉初黄老思想的两种不同观点:

观点代表人物及言论
基本
肯定
陈克明:汉初黄老思想居统治地位,稳定了社会经济,为巩固国家政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发展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对历史前进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
王至本:在黄老思想指导下,汉初的阶级矛盾逐渐缓和,动荡的社会环境重新趋于安定,残破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卞直甫:汉初统治者采用“不尚繁华,清简无为”的黄老政治,历史功绩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以文景二帝实行各项措施更为突出,贯彻黄老政治最为得力,史称“文景之治”
有利有弊说林建:汉初黄老无为思想主张限制、少干涉,虽然经济得到恢复和繁荣,地主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但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所受剥削和压迫没有减轻,并且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出现大量流民问题
杨育坤:黄老政治产生的积极效果不容否认,但由于无为、放任,也给了侯王和富贾豪强扩张、为非作歹的机会,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激化了阶级矛盾,其危害是十分明显的
上述两种观点对黄老政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褒奖程度有所不同,对其利弊得失的评估存在很大差异。结合表格中的文字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某一观点或自立新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核心观点,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2 . 改革乃一国之本,在我泱泱华夏,从古至今,各个阶段,各个阶层都在不断进行改革,以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阅读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材料一   下表为西汉至北宋南北户籍变化(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南方北方
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1)依据材料一,归纳表格中数据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简述其政治成因。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四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2)根据材料四,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并综合上述二、三、四三则材料,指出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

材料五   近代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原道觉世训》“万姓同出一姓,一姓同出一祖”“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总归一本”“予想夫天下凡间人民虽众,总为皇上帝所化所生,生于皇上帝,长亦皇上帝,一衣一食并赖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死生祸福由其主宰,服食饮器皆其造成。”
康有为《大同书》“公侯继轨,乳臭承袭。投于寒门,不得高爵”“欲人道至于太平,享大同之乐,亦最为巨碍而不得不除之(压制)也。”“大同之世,全地皆为自治,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议”“当大同之时,工厂既尽归公……厂主俨如古邦君。其分管各职之伯,其补助之亚、管数之府、记事之吏如大夫,其群管工之旅如士,其巡察之胥如下士,作役之徒如民,其议工之院如朝廷。”
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等“人人不独亲其亲,人人不独子其子,是为大同世界;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用,幼者有所教”“夫苏维埃主义者,即孔子之所谓大同也”“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即为国有;国为民国,国有何异于民有?国家以所生之利,举便民之事,我民即共享其利”“国家为一大业主。”

——摘编自沈善洪、王凤贤著《中国伦理思想史》(下册)

(3)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结合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异同之处,简析中国“理想社会”实现的合理途径。提示:历史论述讲究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2024-05-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

分期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时期18621877官营军工
第二时期18781894官督商办
第三时期18951902外人兴业
第四时期19031913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19141925民营进展
第六时期19261933官民合作
第七时期19341949工业衰落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2024-05-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不懈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道路,逐渐形成“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此间每个阶段都展现了党在我国背景下应对治理复杂性的不同策略,社会治理相关理论得以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如下表)

时期

基本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注重发挥工青妇、农会组织以及其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社会管控实现政党、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有机融合,将乡土社会整合成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政权学说应用于本国实际,创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制定了宪法等,在法律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基层自治组织迅速建立。随着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城市形成了与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单位体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治理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别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另一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对社会管理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管理”至“治理”,其内核是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和重点等维度的巨大转变,是对我们党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

——摘编自金祎《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表格信息的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23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河北某地的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表格中所反映的该地区的土地买卖现象应发生于(       
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
阶层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地主
买土地数102670119211335
卖土地数749276510611320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后期
2023-12-3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西方国家文官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官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其价值观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下表。

时期

价值观

古代国家官吏——文官价值观的产生时期古代官吏的价值观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官吏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的一种广泛的政治职业道德。
封建专制下的文职官员时期文官存在的一切价值就在于为国王和君主服务,因而文官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能力、素质、学识等因素,构成选拔和任用文官的价值标准。

政党分肥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官代表政党少数人的利益,其价值观从整体上讲趋于落后和腐朽,文官的价值追求表现为唯利是图,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

文官制度正式形成时期

政治中立原则和择优取仕原则使资产阶级倡导的人人平等和竞争思想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文官的价值观中,进而推动了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西方文官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性。

——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整理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7 . 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设军事工厂的概况,对此表格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厂名

厂址

开办年份

陕西机器制造局

西安

1894年

奉天机器局

沈阳

1896年

湖北军火所

武汉

1896年

河南机器局

开封

1897年

新疆机器局

迪化(今乌鲁木齐)

1897年

A.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获得新发展B.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
C.清政府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D.国人普遍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2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基于不同的标准,学界对国际法史可以进行不同的分期。下表是美国国际法学者芬威克关于国际法历史阶段的划分。据表格内容可知,该学者划分国际法阶段的依据是(     
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从古代东方诸国到罗马灭亡
第二阶段从神圣罗马帝国到三十年战争
第三阶段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到维也纳会议
第四阶段从维也纳会议到海牙和会
第五阶段从海牙和会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第六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一战结束
第七阶段从巴黎和会、国际联盟成立到现在
A.各国力量变化B.思想解放程C.经济发展水平D.全球化进程
2024-01-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