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隆平(19302021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世纪60年代,杂交水稻是世界性难题,就连发达国家的专业人员也没有攻克,袁隆平却说:“外国人成功不了,不代表我们中国人不行!”于是,他通过一点一点地观察、寻找、研究,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几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刷新杂交稻亩产量。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3000斤的攻关目标。80年代以来,袁隆平和他的团队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700万公顷,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造福全世界人民”,这是袁隆平的梦想,也是全中国人的梦想。袁隆平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向全世界证明,中国之崛起与创造,也是全世界、全人类之福。

——摘编自吴双江《袁隆平:初心依旧,梦想不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隆平研究推广杂交水稻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9-02更新 | 40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今年是“一二·九”运动 85 周年,85年前,清华大学学生蒋南翔的一句“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震撼全国。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侵吞华北的阴谋B.打击了北洋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C.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 . 和平来之不易,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是国家和社会和平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1651年航海法的颁布不仅是“英国历史上政府第一次把对外贸易作为一个国家的事业来追求”,也是其追求国家层面全球海洋事业的开端。……经过之后的多次修正,1651年颁布的航海法已不仅仅是保护英国商船和渔船的法案,也已经成为英国殖民体系坚实的基石,该法案的实施促进了英国航运和海上贸易的增长……詹姆斯一世统治的22年只建造了19艘军舰。到1648年,英国在海上总共只有41艘军舰。在16491659年的11年中共建造了98艘军舰,加其余一些的战舰,英国海军到共和国时代结束时一共增加了207艘战舰。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据苏联最新统计,十月革命前全国工人赤卫队员约有10万人,而拥护布尔什维克的士兵则有225万人,参加彼得格勒起义的工人赤卫队员有23千名,而革命士兵则将近18万人。事实说明,革命士兵同工人一起组成了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布尔什维克党正是依靠了工人和革命士兵的巩固联盟,在各个中心城市取得了战略优势,从而保证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不是每个士兵和工人的斗志都十分高昂,政权永远不会脱离统治者的掌握……布尔什维克党认为,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军队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才能真正把士兵争取到无产阶级一边。因此它一直非常重视在军队中建党。

——摘自李景治《俄国十月革命争取和改造旧军队的经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个世界大国都已进入“原子时代”和“喷气时代”,而当时的中国连常规武器的制造水平都相当落后……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由于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美国原子弹甚至运到了停泊在朝鲜半岛附近的航空母舰上……1960年,苏联全部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并同时带走了全部的重要图纸……

——摘引自洪向华《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在共和国时代大力建设海军的目的。结合所学,简述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时期建设陆军(铁骑军)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从军队和战略角度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今年2021年是苏军某一辉煌战役胜利的八十周年,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战役的伟大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使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重要理论依据。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军队建设所要遵循的历史经验。
2021-05-22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Z20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运大开已三百年,中英的接触已两世纪,彼此互感不满。中国虽无调整之意,英国则已不耐,认为非变不可。19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渐次完成,机器化的生产大量增加,市场固待开扩,原料亦须争取。印度早为所有,又占领了新加坡,控制了东入太平洋的海道要冲,在使英人不安于现状。地大物博的中国门户必须进一步地打开,中西的关系必须修正,无论中国是否情愿,已是势在必行。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历史转折点。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一个民族对历史上苦难及由此产生的悲情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民族的不同走向。历史上苦难对民族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痛苦和在痛苦中的迷失,一方面是对苦难的反思和重新振起。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

——据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等整理


(1)重大周年历史事件值得关注。写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份。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发动战争的意图。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围绕国家主权始终贯穿的两条主线。
2020-11-15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11月选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九十五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是,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线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续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为什么出发”的,并结合史实说明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在新时期的历史性贡献,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0-11-15更新 | 94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21届高三11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了二十四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下表摘引了一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改革开放谱新曲、大业奠基B.大业奠基、融入世界
C.伟大转折、统一大业D.大业奠基、伟大转折
2020-08-1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8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1979年,袁庚任蛇口工业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成为蛇口工业区的创始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袁庚率领第一批创业者在这里迈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当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袁庚在蛇口冲破姓资”“姓社禁区,最早引进新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成功地建立全新的劳动用工制、干部聘用制、薪酬分配制、社会保险制、工程招标制及企业股份制等,这一切改革举措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重温改革开放的历程,袁康都是一位不能不提的人物,他是改革开放早期的标志性人物。

——摘编自《蛇口创业升启新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庚创立深圳蛇口工业区的主要举措及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庚被称为“改革开放早期的标志性人物”的主要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家庭的四十年:改革开放的亲历与见证

(刘昕是我市某中学的一位学生,以下是其在2018年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口述史: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对其爷爷进行采访的部分记录。口述者:刘昕爷爷,1954年出生,职业农民;口述时间:2018年8月23日;口述地点:我市某村家中)

问:您现在对1978年还有哪些印象?

答:一个还是穷和饿,当时我们这里还是公社管所有,没有积极性;再加上全部是人工,没有农药……第二个是你三爷爷那一年通过高考,上大学去了。

问:什么时候您不再感受到饿?

答:1982年之后……分田单干了,就没有挨过饿……新的村委会成立,我当时还被推选为村民小组……当时某某家的日子是最好过的,他们家率先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以靠帮各家各户拖运谷物等工作换取报酬……

问:担任村民小组组长期间,您做了哪些事,开展了什么印象较深的活动?

答:一是响应上级号召,开展“致富户”等评比活动,树立致富典型……二是带领几个人到湖区贩鱼……

问:当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解决了吗?

答:大家都担心做买卖就是走资本主义路线,害怕可能会被批.……九二年,村委干部多次召开党员和村民大会传达“南方讲话”和中央会议精神,鼓励做小生意……在农村做小买卖的人逐渐更多起来了……

问:90年代后有哪些重大事件是您印象较深的?

答:九三年你大伯18岁职校毕业,和他同学一起去深圳创业,说是叫“下海”;后来,你三爷爷所在的国企破产,他也下岗了,下岗后去了你大伯那里。

——据某中学学生刘昕的记录整理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于研究20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的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有哪些史料价值。
9 . 孙中山的《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据此可知,孙中山
①已经改变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②表达了对普遍平等的民权的追求   
③强调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统一性   ④争取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要求
A.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②③④
2020-08-26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的国。这社会的国家,决非他国所能及的。”

——摘编自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20世纪 80 年代实行了“责任制”以补救这种状况。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家庭与国家签订合同,为集体生产队生产一定指标的产品,余下的部分农民便可拿到市场上出售。私人承包的责任田扩大到了总耕地的75%,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要由“责任田”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倍。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哪些内容?这一经济思想的提出基于哪些考虑?
(2)材料二中“责任制”补救的是哪种状况?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责任制”的内容及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上述经济活动的异同。
2018-04-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三4.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随堂测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