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
2019-01-30更新 | 1905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浙江卷精编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下图是一幅描绘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漫画。结合所学,推断当时的日本
A.经济上开始超越美国B.凯恩斯主义左右了产业变革
C.形成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D.谋求与周边国家建立密切的经济关系
2018-11-07更新 | 217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下图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2018-06-09更新 | 3411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4 .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2018-06-09更新 | 8100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卷)
5 . 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是法国1789年的一幅漫画。画中三人分别代表贵族、平民和教士。结合所学判断,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愿是
A.第三等级反对制定新宪法
B.三个等级联合废除君主制
C.三个等级合力制定新宪法
D.三个等级修改拿破仑法典
2016-11-27更新 | 144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北京卷)
7 .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甲: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2009·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2016-11-18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