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32 道试题

1 . 1977年8月23日,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黄华举行正式会谈。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即将“终止”,美国将从台湾全部撤走其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对上述会谈解读恰当的是(     

A.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快B.海峡两岸实现了真正停火
C.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D.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消除
2024-03-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天略外国语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9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年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详见下表)。

1854—1858年~1962—19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百万吨)

 1854—58年1884—88年1901—13年1924—28年1934—38年1952—56年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数据来源:R.M.Stern,Kyklos,13,1960,58—61;F.A.O.Tradeyearbook,Vol.22,1968。

——摘编自董恺忱《农产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详见下图)。

(图)1992—2020年主要经济体农产品出口额占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

数据来源:由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计算整理所得

——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上图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19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模拟(一)历史试题
2024·山东德州·一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的丰产,黄泛区形成于1938年河南中牟县黄河的决口。国营黄泛区农场建立于1950年秋天,全场土地分布在河南西华县南部和扶沟县西北部。那里气候良好,土壤大部分是黄河淤积土,地势平坦集中。在1951年麦收时,农场组织了麦收指挥部,拟订了详细的麦收计划,全场各单位,直到生产小组,都按照统一的计划来制订计划和工作进度,做好拖拉机和康拜因(联合收割机)的检修、运输工具的配备和康拜因试割等准备工作。在1951年的麦收、夏耕和秋种中,全场职工展开爱国主义丰产竞赛运动,如屡夺红旗的孙海山康拜因小组利用六号拖拉机康拜因收麦,创造了二十四小时收割小麦79050斤的新纪录。

8450亩土地上,农场每亩平均达到209斤的高额产量。比较河南全省总平均产量高出一倍,比较附近农民亩产量高出百分之四十。农场的丰产成绩,使附近的农民开始看到中国农业的美好远景。他们纷纷组织起来,学习采用农场的农业科学技术。

——据李春桂柳培良《国营黄泛区农场创造了小麦的大面积高额产量》,《人民日报》,1952228

(1)根据材料,分析说明1951年国营黄泛区农场小麦丰产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当时《人民日报》报道这一新闻的意图加以解读。
2024-03-13更新 | 34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高考诊断性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世界农产品中食品的贸易数额,18世纪50年代约近400万吨,80代增加了三倍多,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约为4,000万吨,后来历经两次大战,大体上也还维持这个水平,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才又突增了一倍。

1854—58年~1962—66年世界农产品(食品)的出口额(单位: 百万吨)


1854—58年

1884—88年

1901—13年

1924—28年

1934—38年

1952—56年

1962—66年

小麦

黑麦

大麦

燕麦

玉米

牛肉

猪肉

羊肉

黄油

总计

2.5

0.3

0.3

0.2

0.5

0.03

0.04

0.03

3.9

9.5

2.0

1.9

1.4

2.5

0.1

0.3

0.02

0.1

17.82

19.6

2.3

5.5

3.0

6.8

0.6

0.4

0.2

0.3

38.7

23.8

1.9

3.4

1.6

8.4

1.2

0.6

0.2

0.4

41.5

17.3

0.9

2.6

0.8

10.0

0.9

0.5

0.3

0.6

33.9

27.1

1.3

5.9

1.5

5.3

0.9

0.5

0.4

0.4

43.3

54.4

4.5

6.8

1.3

22.3

1.4

0.8

0.5

0.6

92.6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 世界经贸格局越来越趋向于多极化和区域化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间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国家参与到国际贸易市场,农业国际贸易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并就如何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2)根据材料二,任选表中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数据进行解读。
2024-03-05更新 | 7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年代消费理念消费实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享乐是最高的幸福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靡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消费迅速发展
5世纪至15世纪节制是美德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消费至上、需求创造生产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
20世纪下半叶消费至上,开始倡导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个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升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

——根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化,解读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2024-01-26更新 | 11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经济

材料一   英国和世界的船舶运载量(1780-1913年)

英国世界
帆船(千吨)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帆船(千吨)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船当量)
1780100001000395003950
18202436324485800205880
1850339716840691140080014600
1900209672083092865002240096100
191384311273459354200417001710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材料二   

材料三   1914年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在伦敦,伦敦每日成交股票金额总数在全球金融交易中占比31%以上,是当时美国纽约与日本东京成交额之和,在全球高居榜首。18501880年,英国自身的海外投资从两亿英镑增加到10亿英镑,1905年上升到20亿英镑,1914年达到40亿英镑,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的一半。

——据蒋海玲《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研究——基于演化金融地理学视角》等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23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北大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024·福建·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名称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本是一脉相承的政治势力,因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与敌对势力斗争的侧重点不一样,形成了三种分称,各阶段的政见主旨和人们所给予的褒贬也寓于其中。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对三种分称所作的历史解释。

分称时期政见主旨
1)维新派维新运动时期
18951898年)
除旧布新,挽救危亡,以消弭革命于方萌。
2)保皇派保皇活动时期
1898年戊戌政变后—1905年)
保护(要求归政于)光绪帝,反对慈禧太后,联系革命派并与其论战。
3)立宪派立宪运动时期
19061911年)

——整理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试仿照对分称(1)(2)的解读,撰写分称(3)的政见主旨,并结合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谈谈你对政治派别名称的褒贬性的认识。
2024-02-25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宋史》认为,“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人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写道“东南旧无会子,大观中,蔡京当国,尝仿川交子法为钱引行之”。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不可知B.时人记述符合历史原貌
C.多源互证有助于获得正确认知D.后代官修史书真实可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以农民媒介形象为窗口,一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下是摘自《人民日报》(19782002年)的几个农民媒介形象。

形象一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1984年开设专栏讨论“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塑造了“在县委书记三次到家撑腰壮胆后,打消顾虑大力开展家庭副业”;“坚信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并获得财富”等典型先富农民形象。

198438日对专业户“番茄大王”张文康的报道,主体内容如下:三中全会后,他分得二亩三分七厘旱地,于是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起番茄种植。他的想法是:“要想富,政策加技术,如今党的政策允许我们农民富起来,但没有科学技术也富不起来呀。”经过艰辛的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许多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形象二积极求变: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1988105日《遵化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报道了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普遍建立起“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农村民主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公约和活动办法。

19911213日的报道《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提到:“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形象三进城求富: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

2002121日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报道,塑造了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农民工追薪形象:“农民工辛勤劳作却被欠薪,政府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开展工作进行解决,最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农民工喜笑颜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日报》(1978—2002年)中的“农民媒介形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该法规定:治安法官有权以教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宜、征收济贫税及核发济贫费。救济办法因人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的,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英国教会在社会救济中仍然发挥作用        ②保障了当时英国底层贫民的基本生活
③伊丽莎白政府履行了社会救济职能        ④是西方福利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④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