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主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某一处,随着机器的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工厂主对工人的进厂、离厂、吃饭、喝水甚至大小便的时间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钟声所指示的一定的时间进行的。在工厂的内部,每人都有指定的位置和严格限定的老是一样的任务。”

——摘编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材料二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他们不是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唯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四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时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个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变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像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厂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厂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分析《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材料四中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是否矛盾,并简要阐述理由。
2023-04-2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的欧洲,博物馆向大众开放的呼声日益高涨。182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将建设博物馆的大任交到申克尔的肩上。


申克尔设计的博物馆及其二楼大厅透视图它立于高台之上,屋顶安置着象征普鲁士文化影响的鹰和狄俄斯库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孪生神灵)雕像。博物馆内部核心是一个圆厅,按申克尔的意图,圆厅是展示博物馆最珍贵藏品的地方。圆厅共两层,环绕着20根科林斯柱,柱子之间摆满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神像。博物馆1825年开始施工,1830年落成,是柏林第一座公众博物馆。1867年,出于政治需要,用于收藏当代德语艺术家作品的“国家画廊”工程动土,1876年对外开放。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民族主义思想在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得到极大发展,也改写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德意志的民族主义者将希望寄托于奥地利和普鲁士,最终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战胜奥地利。匈牙利摆脱奥匈帝国赢得独立;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和罗马尼亚脱离土耳其取得完成独立。民族主义思潮也推动了国家和国家权力的发展。“民族主义者将国家视为自己的延伸,视为抵抗外来敌人的守护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国、俄国、法国以及新独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纷纷进行殖民扩张,甚至巴尔干地区的新兴民族国家也加入抢夺帝国的行列,“新帝国主义成为了新民族主义的表现”。

——摘编自赖海榕黄玉桃《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柏林“皇家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国家画廊”的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民族主义发展对德国的积极影响,并简析其对欧洲的消极影响
2021-06-10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性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年开始,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评选“年度风云人物”。该人物既可以是一位,也可以是多位;评选对象既可以是政治家,也可以是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或普通人;评选理由既可以是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是消极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27年以来的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为《时代》周刊评选某一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说明评选理由。(要求:明确获选年度、人物及相关事件;理由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谨;不得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人物。)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开创了通过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以市场机制自发推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内生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通过纺织业走向全面机械化、工业化的道路……。在其工业化过程中,英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如《人身保护法》《货物买卖法》等,建立起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制定保护投资者的《取缔证券投机法》,建立起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与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美国依靠让农民广占耕地,以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来为工业化积累资本。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农业的全面机械化推动了美国农业的迅速发展,这既为工业提供了市场,也促使农产品加工业一度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制造业,而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工业部门,又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经过两次工业革命,美国日渐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强国……当然,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也一度产生了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突出问题,为世界工业化留下了沉重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周宇《论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49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苏联……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之下,他们不但会革命,也会建设。他们已经建设起来了一个伟大的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最好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直到19572月,尽管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在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时仍然强调向苏联学习。他说:“为了使我国变为工业国,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已经有四十年了,它的经验对于我们是十分宝贵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选择的苏联模式的工业化道路,在短时期内对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从长远来看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摘编自公茂虹《向苏联学习工业化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美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历史教训。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选择向苏联而非英美学习的历史背景,并谈谈你对我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
2022-03-22更新 | 576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信息革命所催生的模块化生产在几乎所有产业都导致了国际分工的关键性变化:生产和服务功能在地理上的分散推动了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新发展,从而催生了跨国公司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迅速扩张。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发达国家采取外包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形式把大量生产活动转移到我国,从而使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激增。当时国际贸易中分工的基础已经以生产要素为主,我国通过廉价劳动力来参加全球化的生产体系,只负担劳动力密集部分的任务。中国的新发展模式在适应全球化这一新环境中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它依靠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迅速地改善了中国的经济结构,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材料二   正像历史上欠发达国家从没有沿着初级产品到工业制成品的垂直分工链条实现产业升级一样,今天的中国也不可能实现从加工制造到高附加值环节的升级。而要达到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我国需要控制并保护高端产业链并孜孜以求其独立发展。出口创汇和以出口为目的的外国直接投资所积累的巨额美元储备,不仅一直在虹吸国内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而且也使内地或内需产业一直在补贴沿海地区和出口导向型部门,并加重了沿海地区与内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西部大开发战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我国有的民族企业因此也被压制在低端,本土制造业缺乏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积累起来的资金不得不投入到股市和房地产等投机活动中。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贾根良《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中的背景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108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诞生不久,由于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法国当时拒绝承认中国。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总理孟戴斯·弗朗斯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这次会晤,不仅对日内瓦会议的成功召开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善中法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法国仍然未承认新中国。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双方都期盼改善两国关系。在戴高乐总统的推动下,19641月法方代表博马歇应约来到中国使馆与中国大使进行磋商,双方同意于1964127日同时发表建交联合公报。

——摘编自李敏《中法建交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法国未能承认新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法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对法国社会进步的意义。
8 . 一部中国史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记·杂记》记载孔子对“东夷”人少连、大连赞赏有加,“言其生于东夷而知礼也”。对于“先圣王”夏禹之后的杞国国君杞成公、杞桓公和杞文公,《春秋》皆以“子”称呼之,《左传》解释称其为子,“贱之也”,据左丘明解释,乃是因为这三位杞国国君用“夷”礼,所以孔子视之为“蛮夷”。

——摘编自徐兴祥《先秦时期的民族思想》

材料二   元王朝总结历代王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经验教训,进行了重大的施政变革,实行“参用其土酋为官”的制度。这样,将边疆民族“归附”于元王朝的民族大小首领吸纳到元王朝设置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文”“武”职官机构里,使参用民族酋领得以“有效管束”,并可假借“土酋”统治其族或部落。

自元代形成土司制度以后,边疆民族地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割据政权或势力。在边疆民族地区,土司是朝廷命官,肩负着捍卫边疆的使命,边疆因此得以长治久安。

土司遗址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南省永顺土司城3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根据材料一回答孔子对人物褒贬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时空观的角度简述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元朝为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所做除实行土司制度外的变革措施2例。根据材料二,概括土司制度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及其实行的意义。
2023-05-28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届高三5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与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将公主嫁与吐蕃、契丹、回纥、突厥等边疆民族的首领,加强了和这些边疆民族的关系。对于边疆民族的求学要求,唐王朝也都予以满足,不仅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而且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边疆民族。这是以前各代所未曾采取的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为了把其管辖下讲不同语言、信仰不同宗教并有不同生活习俗的群体分而治之,清朝在行政设置上采用“多元型帝国构造或多元型天下体制”,在汉人居住区通过省府县体制实行直接管理,在东北和北疆伊犁设立将军辖区,其他地区实行间接管理。同时严令禁止各部分居民之间进行跨区交流和人口迁移。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各部联合起来威胁清朝统治,另一方面也使各地族群传统文化和社会组织免受中原地区的冲击以防造成剧烈社会动荡。

——摘编自马戎《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政策。结合所学简述文成公主入藏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清王朝“多元型天下体制”的特点,并列举该体制在西南地区行政设置上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依次写出图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自治区的序号。指出建国以来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两个法律依据,并简述实施这一制度的意义。
2023-04-13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丽水、湖州、衢州三地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古代的中国的商业,海外贸易的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扬州城是继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后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地方城市,也是隋唐时期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港埠,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尚刚《唐、元青花叙论》


材料二   《东京梦华录》卷三《州桥夜市》记载说::“自州桥南去……直至龙津桥须脑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而一些酒楼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进行营业”。“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面食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无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材料三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隋唐时期会在南方出现扬州这样的繁荣大都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市”的突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景象。
(4)根据材料四,清代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它对清朝的发展处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2016-12-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苏淮阴中学高一4月阶段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