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以前都城布局坐西朝东,是继承过去宗法制度的礼制,以东向为尊。东汉以后都城布局改为坐北朝南,是推崇皇权的礼制'以南向为尊。当时在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为了尊崇皇权的需要,把皇帝祭天之礼作为每年举行的重大典礼,规定在南郊举行,这是使都城布局坐北朝南的一个原因。

——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王子今《“忠”观念研究》从历代典籍、石刻、碑文、敦煌遗书等多种史料以及民俗文化、人名、地名中发掘“忠”观念的表现及演变过程,发现秦汉专制政体的奠基导致“忠”的政治规范的定型。“早期(战国时期)政治道德形式中的某些情感因素,已经逐渐为完全由政治地位所决定的义务和责任的严格规范所代替”,“为人臣必忠”,“危身奉上日忠”。表明“忠”是对皇帝的绝对服从,“不忠”常常是君主令臣下致死的罪名。

——黄敏兰《质疑“中国古代专制说”依据何在》

材料三   清朝雍正帝的御用作坊无所不能,制作的器物数量之多,令人难以置信,甚至还能制造重型武器。……按照朝廷的制度,武器的设计、制作和使用是国家的事,权归兵部、工部。可是雍正皇帝用国库银两制造大量武器,无论兵部、工部,还是内阁都无权过问。造办处还制作其他物品。这些物品一部分用来赏赐群臣,以笼络臣下;一部分为己用,如出宫防卫。

——杨启樵《雍正帝的御用作坊》

材料四   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因全国人民参政,都由政府法律规定,皇帝也不能任意修改。即如清代考试制度所规定的考试时日,两百几十年来也未曾更改过。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都城建筑布局和政治观念的变化并指出原因。
(2)据材料三,概括雍正帝御用作坊的特征。这反应了清朝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
(3)据材料四,概括钱穆的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2023-10-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临夏、甘南三地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B.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覆灭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023-06-08更新 | 553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漫画《长大》主要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初现
C.美日对欧洲经济的扶植D.世界金融秩序制度化滥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梁启超曾说:“从甲午战役起,到民国六七年止,约二十年的中间。……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这表明梁启超(     )
A.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质疑改良主义
C.反思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宣传维新变法
2022-12-07更新 | 451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资本的矛头指向富庶的中华帝国和葡萄牙人独占已久的国际商港——澳门,使澳门面临了巨大的生存危机。这表明澳门生存危机主要源于(        
A.英国强大海军实力的威慑B.葡萄牙推行专制独裁殖民统治
C.中国外贸出超地位的丧失D.商业资本垄断贸易已不合时宜
6 . 面对外国棉纺织品不断输入中国,李鸿章曾指出:“英国洋布入中土,每年售银三千数百万,实为耗财之大端……亟宜购机器纺织,期渐收回利源”;张之洞也奏请光绪帝说:“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反对外洋独擅之利……今唯有购备机器……以保利权”,二者均得到皇帝的支持。据此推知,外国商品的输入(     
A.致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得到普遍增强B.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D.促使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2022-12-06更新 | 19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7 . 1919年6月,有评论称:“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从未尝有真切肫恳之表示。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当时评论中的“民意”主要是指(     
A.保国会、护宪法B.反专制、争国权
C.求民主、图共和D.反垄断、倡自由
2022-11-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巩固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己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

——摘编自蔡华堂《论国家利益的实质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相关知识,围绕“国家利益”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表述清晰,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9 . 汉代王充在其《论衡》中说:“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人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之士,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变法图强已成为历史潮流B.时代巨变下儒家的担当精神
C.和谐安定是重大社会关切D.士阶层活跃并受统治者重视
2022-11-0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摘编自毕东海《棉花的革命》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