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领导权和全球战争的长周期(1494-2020年)

——摘编自(美)香农等《世界政治——趋势与变革》

材料二   通过掌控国际规则整合力量和优势,是美国不同于以往帝国或霸主国的治理方式。尽管自罗马帝国到英帝国,历史上的世界或地区霸主都或多或少地运用制度移植等手段进行常理,但广泛地运用规则主导权构建覆盖全球范围的制度网络,却始于美国.更重要的是,以往世界大国所确立的霸权地位与国际规则之间的共生性和从中获益都远不及二战后的美国。

——摘编自高程《从规则视角看美国重构国际秩序的战略调整》

材料三   那些预言在目前局势下保持平衡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1648年建立的欧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在这个体系中的所有国家都分享着它们所认定的一种共同的欧洲文化。而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法国、俄国、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

——摘编自(美)塞缪尔《全球战争与和平的前景或一超多极世界的转变》


(1)对材料一的图中的信息加以解读。
(2)分析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二战后的美国“不同于以往帝国或霸主国的治理方式”。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战争与和平前景的认识。
2 . 下列两幅示意图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世界局势,以下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大国结盟对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B.帝国主义为了自身的利益既勾结又斗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大国结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022-05-11更新 | 769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炉边谈话”是罗斯福通过广播的形式向美国民众进行政策解读、宣传乃至社会动员的演讲方式,罗斯福在任期间,共进行了30次炉边谈话,如表是其中六次“炉边谈话”的节选,对表格涉及的新政措施分析正确的是
谈话名称涉及政府干预行为的主题
谈银行危机遏制经济衰退、挽救金融系统、农业系统、复兴工业等
简述“新政”规划
谈复兴目标与基础解决市场恶性竞争的萧条问题,赢得民众信任
论通货形势建立保持持续的政府控制力
对第73届国会所取得成就的回顾从国会获取干涉市场的权力
谈推进更多的自由与安全为政府干预行为进行袒护

①施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尽快结束混乱状态
②利用公众舆论对立法和司法部门施加压力
③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保障工人权益
④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供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5-1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图片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秦半两钱

唐朝开元通宝

北宋交子铜印版

A.货币的政治化的趋势加强B.形状由杂乱多样到逐渐统一
C.助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022-05-10更新 | 4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民族解放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概况

阶段时间发展情况
第一阶段
兴起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亚洲首先成为民族民主运动的中心,然后从东向西,逐渐扩展到西亚、北非……在拉丁美洲,坚决推翻帝国主义的独裁统治……加勒比海地区13个国家相继宣布独立,加上原有的独立国家
第二阶段
蓬勃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突出表现为非洲诸国掀起独立高潮,并主要以和平方式取得独立。20世纪50年代末,非洲仅有6个民族独立国家,共有32个非洲国家获得独立。仅1960年一年,就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因此
第三阶段
深入发展时期。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末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斗争的重点从争取政治独立转向发展民族经济,用经济发展巩固政治独立;斗争的对象从反对美帝国主义转向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1990年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宣告独立;在拉丁美洲;在亚洲,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救国战争取得胜利……
第四阶段
快速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主要表现为世界进入多极化发展时期,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团结,成为重要的一极,加上战前独立的36个国家,目前,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大大扩展了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使世界政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政治,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吴玉才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从国家独立与时代变迁的角度,任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阶段进行解读。
2023-10-07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魏孝文帝起,历代均田制的实施,就是不普遍的、打折扣的。以唐代为例,尽管唐初均田令规定授予民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但各级官员利用特权大量占田,“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政府并没有足额土地授予民众。唐代开元年间的户籍文书记载,有户主余善意应受田一顷六十一亩,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需要“纳租二石(“一丁之租”)。民众苦困,“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到武则天时,“天下户口,亡逃过半”。

——摘编自杨志玖《论均田制的实施及其相关问题》等

材料二   明代前中期江南平原实行水稻一年一作制,一个无牛农户可种稻25亩上下,自明后期以来,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在这一新的耕作制度下,时人提出:“上农夫一人止能治田一十亩”。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所以农户耕田更要少一些。明后期以来江南“人耕十亩”经营规模的出现和普及表明这种经营规模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比其他经营规模更佳。

——摘编自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在分析均田制走向崩溃的原因时所选取的视角。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以来“人耕十亩”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角度对该现象的合理性进行解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业经营规模谈谈你的看法。
2022-04-30更新 | 28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粤港澳大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君子不党”是士大夫道德和政治上的重要标识。孔子认为君子应“和而不同”“周而不比”“君子不党”;韩非子曾说:“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六国)是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孔子基于君子修身道德要求主张阶级调和B.韩非子从人性本恶的角度上反对朋党政治
C.“君子不党”观念为历朝士大夫普遍接受D.韩非子的认识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022-04-29更新 | 2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图片真实地见证着历史,也保存着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发动对侵华战争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D.中日民族矛盾尖锐
2022-04-28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临沭县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4月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宋英宗下诏:“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打破了唐代“工商之家不得预于仕”的法律规定。南宋叶适提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最合理的解读是
A.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B.经世致用思想得到弘扬
C.社会发展影响价值取向D.四民社会等级秩序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读如图,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民营和外商投资企业逐渐成为外贸主体
B.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C.国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遭遇“瓶颈”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制约了国有企业发展
2022-04-2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